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佛光寺

佛光寺

在今山西五台县东北五十五里佛光山腰。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唐大中十一年(857)重建。寺依山筑,山因寺名。隋、唐时颇为兴盛。原有一座七间三层的弥勒阁,宽七间,有三层。高约32米,是五台山著名佛寺,唐会昌五年(845)武宗禁佛时被毁。现存的大佛殿是唐大中十一年(857)重建寺庙时所建。六角形的祖师塔,则是北魏遗物。前院文殊殿为金代建筑。其余山门(即天王殿)、伽蓝殿、万善堂、香风花雨楼等, 皆明、清时重修。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山西省五台县城东北32千米佛光山腰。寺因势建造,坐东向西,三面环山,惟西向低下而疏豁开朗。寺内建筑高低错落,主从有致。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隋、唐寺况兴盛,远及日本。原有主要建筑弥勒大阁,宽7间,高约32米。唐会昌五年(845年)武宗禁止佛教,寺宇被毁;宣宗继位后复佛法,至大中十一年(857年)重建。现存六角形祖师塔,形制古朴,是北魏遗物。山腰的东大殿,雄伟壮丽,为唐代所建;前院文殊殿为金代建筑;其余山门(即天王殿)、伽蓝殿、万善堂、香风花雨楼及厢房等建筑,皆明、清重修。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杰作,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都有重要地位。寺内塑像、壁画、石幢、墓塔、汉白玉雕像等所存文物是唐代佛教艺术的精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佛光寺东大殿


猜你喜欢

  • 夏梁州

    唐开元后置羁縻州,属雅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小金县境。后废。

  • 廌山

    在今福建建阳市西北九十余里。《清一统志·建宁府》: 廌山 “蜿蜒逶迤,如琢如削。宋游酢读书于此”。学者称酢为 “廌山先生”。

  • 乐碛镇

    即今四川重庆市渝北区东六十里乐碛镇。清道光《江北厅志》卷2:乐碛镇“去城一百二十里”。李元《蜀水经》卷5:“江水又东经乐碛镇。碛深不过丈余,冬水涸时往往胶舟。谚云:深不过巴阳,浅不过乐碛。”

  • 寺后村

    在今山东长岛县的南长山岛上,即今长岛县驻地(乐园村)。因村南曾建有朝海寺而得名。1958年改名乐园。

  • 南源溪

    即今浙江缙云县北、永康县南武义江之上源南溪。《方舆纪要》 卷94缙云县: 南源溪 “源出雪峰山,西北流,县北诸溪水皆流会焉,入永康县界,亦谓之南溪”。

  • 妈宫

    即今台湾澎湖岛马公市。明天启二年(1622)荷兰殖民者侵掠沿海,曾筑城于此。连横《台湾通史·独立纪》:“澎湖之妈宫、西屿,互相对峙,中隔海程二十里,最为扼要。”

  • 北隘岭

    在今江西瑞金市东北。《方舆纪要》卷88赣州府瑞金县:北隘岭在“县东北七十里,接福建长汀县界”。

  • 茭陵镇

    即今江苏淮安市东北五十五里茭陵乡。因汉楚元王刘交陵墓建此而得名。清时有把总驻守。

  • 绿蓝水

    在今广西北流市西北。《明史·地理志》北流县: “北有绿蓝山,绿蓝水出焉,分为二。东流者经城东登龙桥,与广东高州府流入之绣江合,又东经容县,为容江。西流者入郁林州,为南流江。”

  • 华里

    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孙皓建衡三年(271),“皓举大众出华里,皓母及妃妾皆行,东观令华覈等固争,乃还”。即此。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西。三国吴建衡三年(271年),孙皓误信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