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城河
在今河北安新县南。自清苑县流入,东入白洋淀。为古濡水、滱水之下流。《水经· 滱水注》: “滱水又东北径依城北,世谓之依城河。”《清一统志· 保定府二》: 依城河 “自宋兴塘泺,水道变迁,滱水自蠡东入河间,不复北行,而依城河止上承濡水。……今徐、曹、一亩、方顺诸水至(安) 州西会流为依城河,经州北至新安县西南会雹河”。
在今河北安新县南。自清苑县流入,东入白洋淀。为古濡水、滱水之下流。《水经· 滱水注》: “滱水又东北径依城北,世谓之依城河。”《清一统志· 保定府二》: 依城河 “自宋兴塘泺,水道变迁,滱水自蠡东入河间,不复北行,而依城河止上承濡水。……今徐、曹、一亩、方顺诸水至(安) 州西会流为依城河,经州北至新安县西南会雹河”。
在今江苏昆山市东南金渎里。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 人称震川先生。昆山人。明代散文家。墓地方广五亩多,墓有二冢,东冢为其高祖南隐公暨配俞氏之墓,西冢为归有光及配魏氏、王氏之墓,曾孙归庄墓附
在今越南中部清化省马江左岸永禄县境。《方舆经要》卷112安南清化府:戏马山“在府东永宁县境。一名游英山。岿然独立, 横枕长江”。
唐、五代方镇名。唐建中二年 (781) 置河阳三城节度使,寻改为河阳军节度使,治所在河阳县 (今河南孟县南十五里)。元和九年 (814) 徙治汝州 (今河南汝州市),十三年 (818) 废。会昌三年(
即今广东四会市北江谷镇。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广宁县东北有江谷墟。
即今河南上蔡县东南五十六里党店镇。清尹耕云 《豫军纪略》 卷11: 同治四年 (1865) 八月,赖汶光军 “由新、项奔汝阳之东冈寺、射桥及上蔡之党家店”。
即今西藏堆龙德庆县西北东嘎拉。下临拉萨河。藏语意为白山咀、白山坡。另据清乾隆 《卫藏通志》 卷3称: “布达拉西三十里,耸峻连霄,高四百余丈。唐古忒语谓海螺曰洞噶,山形似螺,故名。” 古时上修碉卡,形
明洪武初置,属颍川卫。在今安徽阜阳市内。清废。
在今广西岑溪县南大隆镇附近。明万历中,督臣凌云翼于大峒镇设参将,筑城驻守”。
在辽南京 (今北京市) 城内子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位居大城的中心偏南,皇城内宫城居中偏东。宫城之前、皇城南门之内,左有太庙、右有金廷中央政府及地方衙署。皇城有四门: 南为宣阳门,东为宣华门,西为玉华门
在今河北易县西清西陵内崇陵东一里。是光绪帝的贵妃珍妃和瑾妃的园寝。崇陵和崇妃园寝在1938年均被盗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