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京县
唐至德二载 (757) 改安京县置,属宁越郡。治所在今广西钦州市北小董西。北宋开宝五年(972) 改为安京县。
古县名。唐至德二载(757年)改安京县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北小董西。属宁越郡、钦州。北宋初复为安京县。
唐至德二载 (757) 改安京县置,属宁越郡。治所在今广西钦州市北小董西。北宋开宝五年(972) 改为安京县。
古县名。唐至德二载(757年)改安京县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北小董西。属宁越郡、钦州。北宋初复为安京县。
在今广西南丹县西北月里镇巴峨村。《清一统志·庆远府》:岊峨砦“在南丹土州北一百二十里,与泗城府接界,为州要隘”。
明代西藏地名。明代在乌思藏置都指挥使司,又在全境分封政教领袖五人为王分治辖地。永乐十一年 (1413) 封萨迦教派高僧为思达藏辅教王。《明史·西域三·辅教王》: “辅教王者,思达藏僧也。” 辅教王为明
旧称洵河,又称涧河。《水经注·沔水》:“旬水东南注汉,谓之旬口。”汉水上游支流。在陕西省南部。源出宁陕县北、秦岭南麓纱罗幛。南流经镇安县,到旬阳县两河关纳乾佑河,在旬阳县城入汉水。长219千米,流域面
从吉林陶赖昭 (今松原市东南陶赖昭镇) 至榆树 (今榆树市)。长76公里。1943年修筑。
唐天宝元年 (742) 改盈川县置,属黔中郡。治所在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西南龙洋乡(洋水桥)。《元和志》 卷30洋水县: “以县西三十里洋水为名。” 乾元元年 (758) 属黔州。北宋嘉祐八年(
1913年改江北厅置,属四川东川道。治所在四川今重庆市北江北区旧江北城。1940年迁两路口,40年代末迁大竹林,1950年迁唐家坨,1951年迁水土镇,1965年又迁两路口(今两路镇)。1994年撤销
西晋置,属桂林郡。治所当在今广西东北部融江及红水河下游一带。后废。
即白雾团。在今湖南溆浦县北六十里。
明代西藏阿里地区的译称。元代译称纳里速,宣政院在西藏地方置乌思藏纳里速宣慰使司。明代撤宣政院建制,置乌思藏都指挥使司以管理前、后藏地区; 洪武六年 (1373) 遣使往阿里招降,八年 (1375) 置
明洪武二十年(1387)置,属金乡卫。在今浙江苍南县东南渔寮乡雾城。隆庆初并入蒲门千户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