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分水镇

分水镇

金置,属无棣县。在今山东庆云县西北。


(1)古镇名。金置,在今山东省庆云县西北。《金史·地理志》:沧州无棣县有分水镇,即此。(2)今镇名。(1)在浙江省桐庐县西北部、分水江上游。面积134.4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分水,人口1.2万。旧分水县治。唐武德四年(621年)分桐庐七乡地置分水县,“取桐庐江水中分为名”。1935年置武盛镇。1958年改公社,1969年复置镇,改今名。地处丘陵。产稻、茶叶、毛竹、蚕茧等。有轻纺、服装、塑料、五金等厂。杭淳公路经此。为县西重镇。南有唐进士施肩吾读书处。玉华山南麓有玉泉,相传宋孝宗巡游驻跸于此。(2)在湖北省汉川市中部、汉水北岸。面积66平方千米。人口6.2万。镇人民政府驻分水咀,人口1.3万。因此处为汉水分流处,故名。解放后为分水乡,属第五区。1958年为分水管理处,属脉旺公社。1961年为分水公社,1984年设分水镇。地处汉水之滨,为平原湖区。主产棉花、水稻、小麦、大麦、油菜、蚕豆等。工业有橡胶、砖瓦、兽药、印刷、纸盒等厂。为全市物资集散地。荷沙公路经此。汉水可通航。(3)在重庆市万州区西部。面积30.9平方千米。人口1.9万。镇人民政府驻分水,人口5000。清乾隆二年(1737年)设铺。1929年置分水镇,以镇位于分水岭而得名。1942年改分水乡,1950年改区,1953年设镇。1955年复建分水区,1984年分水乡并入,1992年置镇。产稻、玉米、小麦、薯类、油菜籽及蚕茧等。为区境内农副产品集散地。有采煤、炼铁、粮油加工、陶瓷制品、农机修理、建材等厂矿。川鄂公路经此。(4)在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西部。面积60平方千米。人口4.1万。镇人民政府驻分水岭,人口2880。以驻地分水岭得名。1950年为分水乡,1958年为分水公社,1983年复为分水乡。1992年分水、兴旺二乡合并置分水镇。有铸造、缝纫、粮食加工、榨油、建筑等镇办企业。川鄂公路经此,乡村公路遍布。有清同治年间所建字库一座。(5)在四川省叙永县西南部。面积141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分水岭,人口780。因处分水岭上而名。1950年为分水乡,1958年为分水公社,1984年复为分水乡。1992年路井、终南、田坝乡并入置分水镇。产油菜籽、生漆、核桃、烤烟、天麻等。有采煤、农机等厂及茶场。为县西南边境农副产品集散地。叙威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凤栖堡

    即今陕西洛川县治。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洛川县迁治于此。

  • 崇陵

    ①唐德宗李适的陵墓。在今陕西泾阳县北安吴村附近。《新唐书·地理志》 云阳县: “崇陵在北十五里嵯峨山。”②清德宗光绪之陵。在今河北易县西五十里永宁山下。在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北之嵯峨山。是唐德宗李适的陵

  • 五冈

    即“冈身”。在今江苏太仓市东南至上海市南翔镇。《方舆纪要》卷24苏州府嘉定县:东冈“在城南。亦曰东冈身;又县西五里有青冈,亦曰中冈身;又西七里曰外冈,有溪环其下;县西南十五里又有沙冈;西南十八里曰西冈

  • 毛阳镇

    北宋置,属费县。在今山东平邑县东北十二里大三阳。明置巡司于此。(1)古镇名。在今山东省平邑县东北。清曾置巡检司于此。(2)今镇名。在海南省五指山市北部。面积306平方千米。人口1.2万。镇人民政府驻什

  • 喀什噶尔道

    1914年由原喀什噶尔道袭置,属新疆省。治疏勒县 (今新疆疏勒县)。辖境约当今新疆喀什、和田两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及巴音敦楞蒙古自治州的且末县。1915年,且末县划归阿克苏道。1920年,和阗

  • 自在州

    明永乐七年(1409)置,属辽东都司。治所初在三万卫城(今辽宁开原市东北老城镇)。永乐后徙治辽阳城内(今辽宁辽阳市老城)。清废。明永乐七年(1409年)置,治今辽宁省开原市东北老城,后移治今辽阳市老城

  • 砻头砦

    即今江西宁冈县驻地砻市镇。《清 一统志·吉安府二》: 砻头砦 “在永宁县西南三十里。山川平衍,商民辏集。有间道二,一自东北历三阳寨、七星船,至湖南茶陵州; 一自正南至木村,抵黄烟堡,入湖南酃县,俱径路

  • 康杰县

    1945年春晋冀鲁豫边区由闻喜、夏县、垣曲三县析置,属太岳区。治所在今山西夏县境。为纪念晋豫边区抗日游击队领导人嘉康杰而命名。同年12月撤销。旧县名。太岳抗日根据地设。1945年2月由山西省垣南县改置

  • 蒲领城

    在今河北青县境。《寰宇记》 卷65沧州清池县 “故蒲领城” 条引 《水经注》 云: “今县 (按,今沧县东南旧州镇) 西北六十里漳河西岸,又有北蒲领故城,盖汉末黄巾之乱,有蒲领人流寓于此,遂立此城。”

  • 乐碛镇

    即今四川重庆市渝北区东六十里乐碛镇。清道光《江北厅志》卷2:乐碛镇“去城一百二十里”。李元《蜀水经》卷5:“江水又东经乐碛镇。碛深不过丈余,冬水涸时往往胶舟。谚云:深不过巴阳,浅不过乐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