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匈奴

匈奴

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又称“”。有学者认为即周代典籍中所见之薰粥、��狁。战国时期,分布于秦、赵、燕(西部)三国之北,三国皆筑长城以拒之。秦始皇命蒙恬北征匈奴,取“河南”(今内蒙古伊克昭盟)地。秦汉之际,匈奴冒顿单于统一各部,建立了横跨大漠南北的匈奴国家。辖地相当今内蒙古、新疆大部、蒙古国、俄罗斯贝加尔湖东西、叶尼塞河、鄂毕河上游地区及哈萨克斯坦斋桑地区。与西汉和亲后,相约以长城为界。其统治中心——单于庭,在今阴山地区。武帝时,多次与匈奴战争,统治中心移入蒙古国,“漠南无王庭”。宣帝时,匈奴内乱,“五单于争立”,呼韩邪单于臣服于汉朝,战胜了对立势力。东汉光武帝时,匈奴分裂为二:南下归附汉朝者称南匈奴,入居汉沿边北地、朔方、五原、西河、云中、定襄、雁门、代诸郡,主要在今内蒙古黄河南北之地,单于庭在美稷县(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留在漠北者称北匈奴,单于庭仍在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地区。和帝时,窦宪等大举北征,抵燕然山(今杭爱山)、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北匈奴被逼西迁。留在本土之匈奴部落为鲜卑所并。三国以后,南匈奴部分并入鲜卑,大部分逐渐与汉族等融合,不复存在。


猜你喜欢

  • 罗城乡

    即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明史·地理志》 罗城县: “洪武二年十月以罗城乡置,属融州。”

  • 武遂津

    西晋、北魏时期易水 (今河北徐水县西北之瀑河) 流径武遂一段之俗称。《资治通鉴》: 东晋咸康六年 (340),前燕慕容皝率军袭击后赵石虎,“燕兵进破武遂津,入高阳,所至焚掠积聚,略三万余家而去”。遂,

  • 高山坡

    即今四川万县市西高升镇。清同治 《万县志》 卷8: “前二甲,高山坡五十里。”

  • 罗古

    在今贵州桐梓县北。《明史·刘綎传》: 万历二十八年 (1600),“ (杨) 应龙乃遣子朝栋,惟栋及其党杨珠统锐卒数万,由松坎、鱼渡、罗古池三道并进。綎伏万人罗古,待松坎贼,……”,大败贼众。约在今贵

  • 八面城

    即今辽宁昌图县北一百一十里八面城镇。清光绪间由梨树城移昌图分防照磨于此。民国《昌图县志》卷1载:清道光间筑城时,掘得八面城石碣,遂名其城曰八面城。

  • 石城场

    隋开皇十三年(593)置,属宁都县,即今江西石城县。五代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升为石城县。

  • 望子山

    一名子仙山。在今四川广安县西二十五里。《舆地纪胜》 卷165广安军: 望子山 “在军治西,即秀屏山来冈。旧传冯将军之子修炼于岳门山,一旦辞父母谓当仙去,以来晨白鹤飞翔为候。将军登此山以望之,已而果然,

  • 店前河镇

    即今安徽岳西县西南店前镇。旧属太湖县。清乾隆 《太湖县志》 卷2 《乡镇》 有店前河镇。

  • 省嵬山

    又名阿罗布斯山。在今宁夏惠农县东南十一里。清戴锡章 《西夏纪》 卷 5: 宋天圣二年(1024),“定州省嵬山,在怀远西北百余里,土地膏腴,向为蕃族樵牧地。德明于山之西南麓筑城,以驭诸蕃”。《方舆纪要

  • 天台庵

    在山西平顺县城北五十里王曲村孤山上。现存佛殿一座和唐碑一通。唐碑字迹已风化不清。佛殿面阔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顶,布瓦,琉璃脊兽,屋顶坡度平缓,四翼如飞。保存基本完好。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