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北镇庙

北镇庙

又名山神庙。在今辽宁北宁市城西三里山坡上。是医巫闾山的山神庙。《清一统志·锦州府》载:北镇庙“在广宁县西医巫闾山之阳,去山五里余,距城三里余。舜封医巫闾山以镇幽州,《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北曰幽州,其山镇曰医巫闾。隋开皇十四年,诏就山立祠。唐开元中,封广宁公。辽、金加王号。元大德二年,封贞德广宁王。明改称北镇医巫闾山之神。本朝因之。旧庙毁于元季,明永乐十九年敕建,成化间重修”。现存各殿都是明、清时所建。建筑群从岗下到岗顶依天然地势排列,主要建筑为歇山式大殿,绿琉璃瓦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梁坊上有彩绘,殿内东、西、北三面墙壁画有星宿人物三十二个。庙内还有山门、神马门、钟楼、鼓楼、御香殿、更衣殿、内香殿、寝殿(后殿)等。庙内的元、明、清碑刻四十五方。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辽宁省北宁市区西2.5千米的山坡上。原为医巫闾山的山神庙,现为全国五大镇山庙中保存较好的一座。建于金代,元、明、清重修。现存各殿为明、清时所建。建筑群依山而建,南低北高,五重大殿南北成行,布局深远,规模宏大。主要建筑为歇山式大殿,绿琉璃瓦顶,九架梁,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檐下用双昂五跴斗栱,梁枋上有彩绘,殿内东、西、北三面壁画有星宿人物32个。另有山门、神马门、钟楼、鼓楼、御香殿、更衣殿、内香殿、寝殿(后殿)等建筑和元碑11方、明碑9方、清碑25方,告祭碑、皇帝题咏刻石及重修庙宇碑记,都是很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庙东邻为清乾隆皇帝所建“行宫”遗址,为清代皇帝东巡盛京祭祖或祭祀闾山的驻跸之处。遗址东北隅存“棋盘山”残迹,相传是当年乾隆皇帝弈棋之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镇庙御香殿


猜你喜欢

  • 东两河口

    即今安徽六安市东南河口镇。清同治《六安州志》卷5:两河口在“州南八十里”。

  • 天安门

    在今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北侧。原为明、清皇城之正门。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初名承天门。清顺治八年(1651)重修,改名天安门。城门五阙,重楼九间,通高33.7米。整个天安门坐落在汉白玉须弥基座

  • 炎亭寨

    即今浙江苍南县东五十四里炎亭镇。《方舆纪要》 卷94平阳县: 炎亭寨 “在县南、金乡卫东七里,有海口,倭贼从此径犯卫城”。

  • 竹堑

    即今台湾省新竹市。本高山族竹堑社的音译。连横《台湾通史·经营纪》: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北路营参将阮蔡文亲赴竹堑、大肚诸社,抚慰番黎”。雍正九年(1731)淡水厅移治于此。光绪元年(1875)

  • 龙城郡

    唐天宝元年(742)改柳州置,治所在马平县(今广西柳州市)。辖境相当今广西柳州市及柳江、柳城、鹿寨等县地。乾元元年(758)复为柳州。唐天宝元年(742年)以柳州改置,治马平县(今广西柳州市)。辖境同

  • 卢鹿蛮部

    唐南诏置,属拓东节度。在今云南会泽县北部。

  • 拔延山

    即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北与乐都县交界之拉鸡山。《隋书·炀帝纪》: 大业五年 (609),“五月乙亥,上大猎于拔延山,长围周亘二千里”。校勘记引 《礼仪志三》 作 “诏虞部置拔延山南北周二百里”。明代改

  • 八家镇

    即今吉林公主岭市北怀德镇。清光绪三年(1877)于此置怀德县。《清史稿·地理志》 怀德县:“旧名八家镇,初属开原,同治五年划归昌图,设分防经历,光绪三年,改置县,隶府。”

  • 灵渠

    亦作澪渠、零渠。又名秦凿渠。或作湘桂运河、兴安运河。秦始皇时由史禄主持开凿,在今广西兴安县西,东接湘江,西接漓江,为沟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人工运河,全长六十八里。工程主要分南北渠、斗门、堰坝等。南渠

  • 石乳山

    在今湖北恩施市北、建始县西北与四川奉节县交界处。《方舆纪要》卷82施州卫:石乳山在“卫西百七十里。周百余里。山石层叠,多生石乳而名”。《清一统志·施南府》:石乳山在“建始县西十五里。山石层叠,多生石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