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十五道

十五道

唐贞观初分全国为十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分关内道置京畿道,分河南道置都畿道,分山南道为山南东、山南西二道,分江南道为江南东、江南西和黔中三道,合原有河东、河北、陇右、淮南、剑南、岭南共为十五道。各道置采访处置使,并有固定治所。乾元元年(758)废除。此后“十道”、“十五道”即变为地理区划名,一直沿用到五代。


唐贞观元年(627年)依山川形势分全国为十道,即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分关内道置京畿道,分河南道置都畿道,分山南道为山南东、山南西两道,分江南道为江南东、江南西和黔中三道,合原有六道共为十五道。各道置采访处置使,并有固定治所。职掌与汉武帝所置十三部刺史略同。乾元元年(758年)废。此后虽有“十道”、“十五道”之名,皆仅为地理区划名称,一直沿用到五代。


猜你喜欢

  • 象洞寨

    即今福建武平县东南象洞。《方舆纪要》 卷98武平县: 象洞寨在 “县东南百里,其地与潮、惠接界。相传尝产象于此。宋政和中置砦。嘉熙中,改为南尉司。元废。明初复置,改为巡司”。

  • 华林山

    ①又名浮云山。在今江西高安县西北,接奉新县界。《寰宇记》卷106洪州奉新县:华林山“在县西南五十里,昔浮邱公隐居之所。今南峰号为浮邱岭。吴猛于此山立坛,基址临道,其山三峰耸峻,高险危秀,周回百里”。《

  • 青川溪

    即今四川青川县西南白龙江支流下寺河、黄沙河。《明史·地理志》 平武县: “有青川溪,下流合白水,入嘉陵江。” 《清一统志 ·龙安府》: 青川溪,“ 《旧志》: 源出清潭 (塘) 岭,合白雄关山溪,下流

  • 老奇台

    一名旧奇台、平营驿。即今新疆奇台县东南九十里老奇台镇。为旧奇台县治。

  • 虚恨蛮

    宋代大渡河南之少数民族部落之一。在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南。《宋史·高宗纪》: 南宋绍兴八年 (1138),“虚恨蛮犯嘉州忠镇砦”。

  • 韦静山

    在今宁夏中卫县西南。《清一统志·宁夏府》:韦静山“在中卫县西南”。

  • 思依堡

    即今四川阆中市西北思依镇。《清一统志·保宁府二》: 思依堡 “在南部县西北思依山”。

  • 多罗山

    在今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西四里。《方舆纪要》卷122务川县:多罗山“其相接者有马鞍石岩,又西一里有山羊岩,皆高胜”。

  • 冶炉城

    即今河南西平县西南酒店冶铁炉遗址。《资治通鉴》:唐元和十二年(817),李愬讨淮西吴元济,“山河十将妫雅、田智荣下冶炉城”。胡三省注:“《九域志》曰:蔡州冶炉城,韩国铸剑之地,时当在古平界。按《新书》

  • 特穆尔里克卡伦

    清乾隆年间置,在今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东捷米尔利克河上游南岸图龙克附近。清徐松 《西域水道记》 卷4: 特穆尔里克河 “发自察奇尔山阴,西北流,经特穆尔里克卡伦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