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平社学旧址
在今广东广州市区西北石井镇。社址布局为三路三进的祠堂式建筑。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三元里平英团抗英斗争胜利后,次年把升平社学改组为联合附近各乡共同反对外国侵略的爱国武装组织。1959年重修旧址。祠内尚存“众志成城”、“气慑鲸鲵”、“义维桑梓”等石匾。
在今广东广州市区西北石井镇。社址布局为三路三进的祠堂式建筑。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三元里平英团抗英斗争胜利后,次年把升平社学改组为联合附近各乡共同反对外国侵略的爱国武装组织。1959年重修旧址。祠内尚存“众志成城”、“气慑鲸鲵”、“义维桑梓”等石匾。
一作凌云栅。在今河南商水县西南。《资治通鉴》: 唐元和十一年 (816) 九月,“李光颜、乌重胤奏拔吴元济陵云栅”。
即今江西宁都县东北八十五里湖岭咀。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10宁都州图: 东北有湖岭嘴墟。
又名施州江、唐崖河、唐昌河。即今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之阿蓬江,为乌江支流。《寰宇记》卷120黔江县:“阿蓬水一名太平水。东北自施州清江县界来,西南流经县北一里,又南入洪杜县界。”此水源出湖北利川
北宋开宝五年 (972) 置,属融州。治所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北黄金镇武阳附近。熙宁七年 (1074) 废。明洪武二年 (1369) 复置,移治今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十年 (1377) 属柳州府。民
即今湖北宜城市。南朝宋华山郡及华山县治此。《寰宇记》卷145宜城县:“宋大明元年以胡人流寓者立华山郡于大堤村,即今县也。……大堤城今县城也。其俗相传为大堤,城至今不改。”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筑,
北周改临江郡置,属和州。治所在乌江县(今安徽和县东北乌江镇)。隋开皇初废。北周改临江郡置,治乌江县(今安徽和县东北乌江镇)。隋开皇中废。
亦作北背镇。即今四川涪陵市东北长江北岸百汇乡,为往来要冲。清同治《涪州志》卷1:罗云里有北背镇。
即迤都。在今蒙古国苏赫巴托省达里干嘎南。元至元十四年 (1277) 刘国杰奉旨率汉军北征叛王过此。
即穆陵关。在今山东沂水县北。《水经·巨洋水注》: “朱虚城西有长坂远峻,名为破车岘。”《元和志》 卷10临朐县: “破车岘在县东南三十五里。按,岘高七十丈,周回二十里,道径险恶,因名破车岘。”
在今广西武宣县东双髻山附近。《清史稿· 向荣传》: 咸丰元年 (1851),太平军据守紫荆山,“荣偕乌兰泰等迭夺猪仔峡、双髻山要隘”。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武宣县东北。两山对峙,中通一线,十分陡险。清咸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