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梁
春秋吴地,在今安徽天长市西北。《史记·楚世家》: 平王十年 (前519),“吴之边邑卑梁与楚边邑钟离小童争桑,两家交怒相攻,灭卑梁人”。后人因此常用 “卑梁之衅” 来比喻因小事而酿成剧斗。
古邑名。春秋吴边邑。在今安徽省天长市西北。与楚之边邑钟离相近,两邑人为争桑交恶相攻。楚出兵灭卑梁;吴发兵灭钟离、居巢,引起一场吴楚战争。后世因而用“卑梁之衅”来比喻因小事而酿成大的剧斗。
春秋吴地,在今安徽天长市西北。《史记·楚世家》: 平王十年 (前519),“吴之边邑卑梁与楚边邑钟离小童争桑,两家交怒相攻,灭卑梁人”。后人因此常用 “卑梁之衅” 来比喻因小事而酿成剧斗。
古邑名。春秋吴边邑。在今安徽省天长市西北。与楚之边邑钟离相近,两邑人为争桑交恶相攻。楚出兵灭卑梁;吴发兵灭钟离、居巢,引起一场吴楚战争。后世因而用“卑梁之衅”来比喻因小事而酿成大的剧斗。
即今皈依底山。在云南弥勒县东南隅。汉至南朝称盢町山。《汉书·地理志》 律高县: “东南盢町山出银、铅。” 《水经·叶榆河注》: “盘水出律高县东南盢町山。”
①即今山东肥城市西南康王河。《水经·汶水注》: 泌水 “出肥成县东北原,西南流径肥成县故城南……其水又西南流注于汶”。②即沘水。今河南泌阳、唐河县之泌阳河。《方舆纪要》 卷51唐县: 泌水 “在城西。
①即陆浑戎。在今河南嵩县、栾川、伊川三县境。《左传》:昭公九年(前533),“晋梁丙、张趯率阴戎伐颍”。杜注:“阴戎,陆浑之戎。”《后汉书·西羌传》:“齐桓公征诸侯戍周,后九年,陆浑戎自瓜州迁于伊川,
一名官烈山。在今福建永泰县东官烈。《方舆纪要》卷96福州府永福县“高盖山”条下:观猎山“在县东八十里。旧传越王常观猎于此。元末,故总管王翰避地山中,闻元亡自尽,因亦名官烈山”。古山名。又称官烈山。在今
在今山东荣成市东北。《史记·秦始皇本纪》: 三十七年 (前210),“自琅邪北至荣成山”。《正义》 谓即成山。
①北齐天保三年 (552) 置,为怀政郡治。治所即今山西离石县。北周建德六年 (577) 改离石县。②隋大业六年 (610) 置,属珠崖郡。治所在今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西昌城镇东南旧县。唐属儋州。北宋熙
在今河北安国市南关。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始建。药王姓邳名彤,信都(今河北冀州)人。是东汉开国功臣,才兼文武,精通医理,遐迩闻名,死后葬于安国南关。建中靖国元年,宋徽宗追封为灵贶侯,并建庙祭祀。
①北周置,治所在资田郡盐水县 (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二百里清江北岸)。王仲荦 《北周地理志》 卷4引 《方舆胜览》: “后周置亭州,取都亭山为名。” 隋大业初改为庸州。②北周改南定州置,治所在蒙笼
亦作扶黎营。在今辽宁义县东南。一说在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东南。《后汉书·鲜卑传》:元初二年(115),“辽东鲜卑围无虑县,州郡合兵固保清野,鲜卑无所得。复改扶黎营。杀长史”。
明属云南孟养军民宣慰司,在今缅甸克钦邦之孟拱。《清史稿· 缅甸》: 乾隆三十四年(1769),傅恒征缅,“贺丙往戛鸠招抚孟拱,挟其头目脱乌猛以来。…… (八月) 丙子次孟拱”,头人浑觉投降,从军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