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南丰 (豐) 县

南丰 (豐) 县

①三国魏正始元年 (240) 置,属齐郡。治所在今山东寿光市西北二十里丰城乡。西晋废。《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 正始元年(240),“以辽东汶、北丰县民流徙渡海,规齐郡之西安、临菑、昌国县界为新汶、南丰县,以居流民”。

②三国吴太平二年 (257) 分南城县置,属临川郡。治所在今江西广昌县东十五里。隋开皇九年(589) 并入南城县。唐景云二年 (711) 复置,先天二年 (713) 废。开元八年 (720) 复置,属抚州。徙治今江西南丰县东一里。开成二年 (837) 徙治今南丰县。北宋淳化二年 (991) 属建昌军。元至元十九年 (1282) 升为南丰州。明洪武初复降为南丰县,属建昌府。民国初年属江西豫章道。1926年直属江西省。宋代曾在此烧造瓷器,称为 “南丰瓷”。当地还以生产 “南丰蜜橘” 著名。宋曾巩为此县人,世称曾南丰。


猜你喜欢

  • 伏强县

    南朝梁普通六年(525)置,为木门郡治。治所在今四川旺苍县东南木门镇。《寰宇记》卷139清化县:伏强县“因山为名”。隋开皇初属巴州。七年(587)改为清化县。古县名。南朝梁普通六年(525年)置,治今

  • 石矩山

    亦名石城山。在今四川仁寿县北十里。《舆地纪胜》卷150隆州:石城山“在仁寿县。一名石矩山。其山有石壁似城,因名。绝顶望见峨眉。有平等寺、西峨寺”。《方舆纪要》卷67仁寿县:石矩山在“县东北八里。亦名石

  • 十三站

    清改明十三山驿置,即今辽宁凌海市东北石山镇。清杨宾《柳边纪略》卷2:“大凌河三十里至十三站,四十里至闾阳驿。”后金天聪二年(1628)毁十三站以东墩台,即此。在今辽宁省凌海市东北石山镇。后金天聪二年(

  • 东城县

    秦置,属九江郡。治所在今安徽定远县东南大桥乡三官集。东汉属下邳郡。西晋属淮南郡。南朝宋废。古县名。秦置,治今安徽省定远县东南。属九江郡。南朝宋废。秦末陈胜将葛婴至东城,即此。

  • 侯潮门

    南宋临安城 (今浙江杭州市) 东门之一。吴越国时名竹车门,南宋改名候潮门。故址在今江干区候潮路与候潮路直街相接处附近。1913年拆除。

  • 角崩山

    即今山东青州市西北之尧王山。《水经·巨洋水注》:尧水“出剧县南角崩山,即故义山也。俗人以其山角若崩,因名为角崩山,亦名为角林山,皆世俗音讹也”。

  • 长城

    ①春秋战国时各国为了互相防御,各于险要之地修筑长城。《左传》:僖公四年(前656),楚国“方城以为城”,长城始见记载。战国时齐、楚、魏、燕、赵、秦和中山等国相继兴筑。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后, 为了防御

  • 制置城

    即今江西新干县城。原名市南村。五代杨吴时为都制置使治。《方舆纪要》 卷87临江府新淦县: 制置城 “即今县治。《志》 云,唐常置虔、吉五州巡简使于新淦。五代梁开平四年,杨吴亦置制置院于此。《五代史》,

  • 华阴山

    在今湖南临武县西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80临武县“罗城山”条下:华阴山“跨蓝山县界。高秀如华岳,因名”。

  • 天池寨

    明成化九年(1473)筑城,属兴武营守御千户所。即今宁夏盐池县西北天池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