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城
在今新疆吐鲁番市境。《新唐书·地理志》 西州: “自州西南有南平、安昌两城。”
(1)高昌国置,确址无考,约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西南。(2)西晋建兴元年(313年),代公猗卢于故平城南筑新平城,后称南平城,在今山西省应县西南。北魏天兴六年(403年),魏主拓跋珪至南平城,规度南,将建新都,即此。
在今新疆吐鲁番市境。《新唐书·地理志》 西州: “自州西南有南平、安昌两城。”
(1)高昌国置,确址无考,约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西南。(2)西晋建兴元年(313年),代公猗卢于故平城南筑新平城,后称南平城,在今山西省应县西南。北魏天兴六年(403年),魏主拓跋珪至南平城,规度南,将建新都,即此。
亦作洛汭。在今河南巩义市境洛河注入黄河处。《尚书· 禹贡》: 河水 “东过洛汭”。《孔传》:“洛汭,洛入河处。” 《左传·昭公元年》: “天王使刘定公劳赵孟于颍,馆于雒汭。” 宋元人注: “雒汭,洛水
在今湖北蕲春县西。《方舆纪要》卷79蕲州:马下山“在州西六十里。高峻难登。相传汉高祖讨英布,下马过此”。
一作哩乌。即今西藏堆龙德庆县南柳梧。原西藏地方政府设柳吾谿。“柳吾”,藏语意为山岩角、小山咀。1960年并入堆龙德庆县。
亦作凉封县。南朝梁置,属南巴郡。治所当在今广东电白县境。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为义封县。
十六国前凉张骏时置,治所在今新疆鄯善县西南鲁克沁镇。后废。古县名。东晋咸和二年(327年)前凉张骏置,治柳中城(今新疆鄯善县西南鲁克沁)。属高昌郡。后废。
又名富江。即今广西昭平县东北思勤江。《元和志》 卷37龙平县 “富川水经县南,又东入漓水”。
清置,属平和县。即今福建平和县西南安厚圩。因圩场设在文殊庵后而得名。清时有把总驻守。
北宋政和五年 (1115) 升通利军置,治所在黎阳县 (今河南浚县东)。金皇统八年 (1148)改为通州。天德三年 (1151) 复为浚州。元初省黎阳县入州,属大名路。明洪武三年 (1370) 降为浚
金大定二十二年 (1182) 升绥德军置,治所在绥德城 (今陕西绥德县)。辖境相当今陕西绥德、清涧、米脂、子洲等县地。元属延安路。明属延安府。清雍正三年 (1725) 升为直隶州。1913年改为绥德县
即磁山。在今山东兖州市西三十里。元马端临 《文献通考》 卷317: 瑕丘县 “有磁阳山”。《方舆纪要》 卷32嵫阳县载: 嵫阳山在 “府西三十里。宋以此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