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阳郡
西晋永兴元年(304)分淮南郡置,属扬州。治所在历阳县(即今安徽和县)。辖境相当今安徽和县、含山县地。南朝宋永初二年(421)于郡置南豫州。齐属豫州,永明二年(484)属南豫州。北齐兼置和州。隋开皇九年(589)废。大业初复改和州为历阳郡。唐武德三年(620)改为和州,天宝初复为历阳郡,乾元初改为和州。
西晋永兴元年(304年)置,治历阳县(今安徽和县)。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和县、含山两县地。隋开皇九年(589年)废。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和州为历阳郡。
西晋永兴元年(304)分淮南郡置,属扬州。治所在历阳县(即今安徽和县)。辖境相当今安徽和县、含山县地。南朝宋永初二年(421)于郡置南豫州。齐属豫州,永明二年(484)属南豫州。北齐兼置和州。隋开皇九年(589)废。大业初复改和州为历阳郡。唐武德三年(620)改为和州,天宝初复为历阳郡,乾元初改为和州。
西晋永兴元年(304年)置,治历阳县(今安徽和县)。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和县、含山两县地。隋开皇九年(589年)废。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和州为历阳郡。
①在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南,为大凌河支流。《辽史·地理志》 利州阜俗县: “唐末,契丹渐炽,役使奚人,迁居琵琶川,统和四年置县。”即此。②在今四川盐源县南。《资治通鉴》: 唐贞元七年 (791
在今河北临漳县南境。东魏丞相高欢死,追封为齐王,其陵为齐神武陵。《资治通鉴》:南朝梁太清元年(547),“虚葬齐献武王于漳水之西,潜凿成安鼓山石窟佛寺之穴”。即此。
亦作飞越岭。在今四川汉源县西北,为与泸定县界山。《元和志》卷32汉源县:飞越山“在县西北一百里。山西、北两面并接羌戎界,仪凤二年置飞越县,天宝初废”。山高险,旧为沉黎西境之要害,由蜀入藏必经之路。
在今湖北汉川县东南五里。《清一统志 ·汉阳府一》: 麻埠港 “一名麻布港,自汉水分流而东北,左会县西南二十里之道观湖水,至县东南一里搬载口,仍入汉水。夏秋水涨,可通舟楫”。
即杀虎林。在今河北栾城县西北十五里乏马铺。《清一统志·正定府二》 谓杀狄林。
在今广东韶关市城北城上。《舆地纪胜》卷90韶州:九成台“在州衙。狄咸建。东坡书且铭焉”。《清一统志·韶州府》:九成台“旧名闻韶台,在州治北城上。宋郡守狄咸建。《府志》:宋建中靖国元年,苏轼与苏伯固北归
在今四川安岳县东南石羊镇塔子山。由观音堂、千佛洞、幽居洞、毗卢道场四石窟组成。有五代和北宋造像四百六十五尊和历代碑刻三十二处。观音堂3米高的水月观音 (紫竹观音) 极为美丽,被誉为东方 “阿芙洛蒂”。
西魏置,属白水郡。治所在今甘肃武都县东。北周省入建威县。西魏置,治今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安化镇。北周废入建威县。
即今山西翼城县东北青城村。1941年7月晋冀鲁豫边区曾在此置青城县。
宋大理置,属石城郡。在今云南宣威市东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