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叠彩山

叠彩山

又名桂山、北山、越王山、四望山、风洞山。即今广西桂林市区东北漓江西岸叠彩山。唐元晦《叠彩山记》 云: “山之石纹横布,彩翠相同,若叠彩然,故以为名。” 明崇祯十年 (1637) 徐霞客游此,《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 谓: 叠彩山 “山踞省城东北隅,山门当两峰间,乱石层叠错立,如浪痕腾涌,花萼攒簇,令人目眩,所谓叠彩也”。今山上多唐、宋石刻。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区偏北,为市内风景荟萃之地。相传山多桂树,又称桂山。又因山上有特异的风洞,也叫风洞山。包括四望山、于越山和仙鹤、明月两峰。山层横断,如重重相叠的彩缎,故名。为唐代桂管观察使、诗人元晦开拓。山麓建圣寿寺、流杯亭,山上筑越亭、齐云亭、销忧亭、景风阁、茅斋等,建筑均已无存。建国后进行修整,修建于越阁、叠彩楼、仰止堂、一拳亭、叠彩亭、望江亭、拿云亭等,重新栽植桂树。山南麓有登山古道,登于越阁瞭望漓江景色,历历在目。风洞是叠彩山最奇特之处,南北对穿,仅能过人,前后开敞如厅,前名叠彩岩,后名北牖洞,四季特有清风,清幽别致。叠彩楼四面开敞,绿阴覆盖,明月峰顶,景色迷人。据志书载,五代时,楚王马殷曾建台于此,故名马王台。伫立峰顶,俯瞰全城,山水之美,尽收眼底,古人所谓“江山会景处”即指此。山上有石刻二百三十多件,著名的有唐元晦的《叠彩山记》和《四望山记》,宋朱晞颜的《访叠彩岩》诗,明刘台的《叠彩山》诗,清袁枚的《游风洞登高望仙鹤明月诸峰》诗、李秉绶的兰竹画、瞿式耜和张同敞的成仁碑以及《浩气吟》,还有宋代摩崖造像等。


猜你喜欢

  • 玉梅川

    在今甘肃合水县(西华池镇)东北。《方舆纪要》卷57合水县:玉梅川“在县东,与延鸠川俱出子午山,东流入华池水”。

  • 高昌庙

    在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镇西三十六里六里乡。清同治四年(1865)设机器制造局于此,附近又有江南船厂。光绪间住持之女尼又在旧庙对面兴建新庙,由此便称旧庙为老高昌庙。

  • 赵伊镇

    清置,属永济县。即今山西永济市。1949年永济县移治于此。

  • 金家岭寨

    在今山东青岛市东。明曾置即墨营于此。为登莱三营之一。宣德八年 (1433) 移于即墨县北十里。明置,在今山东省青岛市金家岭。明置即墨营于此。宣德八年(1433年)移于今即墨市北。

  • 唐浦镇

    故址在今江苏苏州市东二十五里。《方舆纪要》 卷24苏州府长洲县: 唐浦镇 “自葑门东十二里为金鸡堰,又六里为斜塘营,又东六里至唐浦,乃吴淞江折而南处,土坝在焉。……唐浦设险,所以遏寇从吴淞江突至之患也

  • 哈密卫

    明永乐四年 (1406) 置,治所即今新疆哈密市。正德后属吐鲁番,废。明永乐四年(1406年)置,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15世纪中叶,土鲁番东进,成化八年(1472年)一度据其域,遂于苦峪(今甘

  • 谢家集

    即今河南商丘县西北三十八里谢集镇。明嘉靖 《归德州志》 卷1 《村镇》: “谢家集,小坝西北十五里。”

  • 直渎县

    东晋义熙中析盱眙县置,属盱眙郡。治所在今江苏盱眙县南。隋初废入盱眙县。古县名。东晋义熙中分盱眙县地置,治今江苏省盱眙县南。东晋、南北朝属盱眙郡。隋初省入盱眙县。

  • 爱浑城

    亦作瑷珲城。在今俄罗斯阿穆尔州布拉申维斯克 (海兰沧) 南。清雍正 《钦定八旗通志初集》卷153 《郎谈传》: 康熙二十一年 (1682) “十二月,疏上平罗刹之策……从黑龙江顺流回,凡十五日至爱浑城

  • 平都

    ①春秋战国时巴国别都。在今四川丰都县。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巴子时虽都江州,或治垫江,或治平都, 后治阆中。”《水经·江水注》:江水“东历平都,(东望)峡对丰民洲,旧巴子别都也”。东汉永元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