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台湾省

台湾省

清光绪十三年(1887)置,治台湾府(今台湾省台中市)。在首府未建成前,先以台北为施政中心。辖境相当今台湾省。光绪二十年(1894)以台北府为台湾省会。二十一年(1895)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收回,复置台湾省。省府在台北市,1957年迁至南投县。


简称台。在中国东南部,东海和南海之间,西隔台湾海峡和福建省相望,东临太平洋。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和绿岛、兰屿、彭佳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岛屿。面积3.6万平方千米。人口 2221 万,居民以汉族为主,占97%;少数民族有高山族。省会台北市。自古以来为中国领土。在远古时代,台湾就和大陆相连,后因地壳运动分隔成岛。秦、汉以后有关台湾的记载已很具体。魏、晋、南北朝时称“夷洲”,隋、唐、两宋时期称“流求”。南宋时,澎湖隶属于福建路晋江县,乾道七年(1171年)泉州派水军驻守。元称“流球”或“瑠球”,至元末设巡检司。明天启四年(1624年)和六年,荷兰和西班牙殖民者分别侵入台湾。明末,郑成功驱逐侵略者,收复台湾。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置台湾府,属福建省。明代诸书称“小琉球”。大陆沿海商船至南部海湾登岸,与称作“大员”(读如台窝湾)的平埔人交易,称此地区为“大员”,音转为“台员”、“大湾”、“台湾”,成为南部沿海通称。清设台湾府后,台湾始逐渐成为全岛名称。光绪十三年(1887年)改台湾行省。1895年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归还中国。台湾山脉纵贯南北。玉山(3997 米)为中国东部最高峰。西部多冲积平原。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2~24℃(山地除外),1月平均气温15~20℃,7月平均气温 28℃ 左右。年降水量丰富,一般为 1500~3000 毫米,北部的火烧寮曾超过 8000 毫米,是中国降水最多之地。夏、秋两季多台风。浊水溪、大甲溪等水力资源丰富。林地占全岛面积二分之一,盛产樟木、红桧、扁柏等。矿产以煤、石油、天然气、铜、金、银、锰为主。有纺织、电子、制糖、塑胶、电力等工业。特产天然樟脑和香茅油。农产以稻、甘蔗、茶叶、水果(香蕉、菠萝等)为主。沿海有渔、盐之利。铁路有台湾纵贯铁路和台东铁路等。有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等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多所。主要城市有台北、台中、台南、高雄、基隆、新竹、嘉义。名胜古迹有日月潭、北投温泉、阳明山、北港妈祖庙等。


猜你喜欢

  • 曼陀郎

    故地在今印度卡奇湾北岸蒙德拉一带。元汪大渊 《岛夷志略》: “曼陀郎,国界西北隔,与波宁接壤。壤瘠,宜种麦。”

  • 阳市城

    在今河南宜阳县西。三国魏洛阳典农治此。《水经·洛水注》:涧水“东南流径宜阳故郡南,旧阳市邑也,故洛阳都典农治此。后改为郡”。

  • 大潘庄

    即今河北南宫市东二十五里大潘庄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4南宫县图:东有大潘庄。

  • 永平军

    ①唐方镇名。(1)大历七年(772)以滑亳节度使为永平军。治所在滑州(今河南滑县东南八里城关镇)。领滑、亳(今安徽亳州市)、陈(今河南淮阳县)三州。十四年(779)徙治汴州(今河南开封市)。兴元元年(

  • 西明门

    魏晋洛阳城(今河南洛阳市东北)西面正西一门。汉称雍门。魏晋改为西明门。《资治通鉴》:西晋永嘉三年(309),汉刘聪攻洛阳,“屯西明门”;五年(311)刘聪攻洛阳,刘曜“自西明门入屯武库”,皆此。在今河

  • 临嶂山

    一名城头山。在今湖北武汉市蔡甸区东,汉水南岸。《元和志》 卷27沔州: “晋于今州西临嶂山下置沌阳县,江夏郡自上昶城移理焉。” 南宋绍兴四年 (1134) 岳飞曾驻军于此。咸淳中,德安府亦曾迁治于此。

  • 永清场

    即今四川安岳县东南四十里永清镇。清道光《安岳县志》卷7:永清场“即流湖场,在治东南四十里”。

  • 狗厂营

    明置,即今贵州盘县特区南联强乡驻地(狗场营)。嘉靖 《普安州志》: 狗场营 “在州南一百二十里”。

  • 涪陵郡

    ①东汉建安二十一年 (216) 刘备改巴东属国置,属益州。治所在涪陵县 (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辖境相当今四川彭水、武隆、石柱、黔江、酉阳等县地。西晋移治汉复县 (今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北龚

  • 月峡

    即明月峡。在今四川重庆市东北。唐杜甫《引水》诗云:“月峡、瞿唐云作顶,乱石峥嵘俗无井。”清杨伦笺注:“月峡即明月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