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司空山

司空山

①在今安徽岳西县西南八十里。传战国时淳于氏,官司空,曾隐居于此。故名司空山。《方舆纪要》卷125太湖县:司空山“高耸云表, 上平坦可数亩,谓之司空原”。唐李白曾在此避居达半年之久,有《避地司空原言怀》诗,后人曾在此建太白书堂。《元史·昂吉儿传》:舒民张德兴“袭破兴国德安诸郡,还据司空山”。即此。

②在今湖北南漳县西北。《舆地纪胜》卷82襄阳府:司空山“在南漳县西百余里”。《方舆纪要》卷77南漳县:司空山在“县西北一百三十里。山高峻,西山要地也。……明成化初,贼首刘千斤寇房县,督臣白圭由司空山进讨,平之”。

③在今湖南攸县东四十里。《方舆纪要》卷80攸县:司空山“南接茶陵州云阳山,连山峻拔,左右有三十六峰。旧名麒麟山,亦名温泉山。南齐司空张岊弃官隐此,因名”。


(1)古山名。在今湖北省南漳县西北。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蒙古伯颜分三路南侵,其中一路经此。(2)今山名。又称司空原。在安徽省岳西县城西约40千米处。相传战国时有淳于氏,官司空,曾隐居此,故名。海拔 1227 米,与潜山县天柱山遥遥相对。北齐时,禅宗二祖僧慧可禅师,自嵩阳来此居留,遂成名山宝刹。唐至德二载(757年),诗人李白随永王李璘举兵失败后,避居此山,作《避地司空原言怀》诗,希望脱离尘世的烦恼,过“炼丹保清真”的道家生活。后人建有太白书堂,并将诗镌于堂壁。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安抚使张德兴与潜山农民领袖刘源,在此聚兵抗元,建朝天宫殿于石壁之下。今仍存张将军(德兴)洗马池、刀枪洞。太平天囯时,陈玉成曾率部在此安营、练兵。名胜古迹有太白书堂、银河夜月、南岩瀑布、赤壁丹砂、万年古松、二祖禅刹、乌牛古石、“洗马春池八景”,并有大量题刻。


猜你喜欢

  • 乾溪 (谿) 镇

    唐置,属大邑县。在今四川崇州市西南二十里乾溪河东。一说今大邑县东。《资治通鉴》: 唐中和二年 (882),杨行迁讨邛州阡能,“大战于乾谿,官军大败”。即此。

  • 客路市

    即今广东雷州市西北五十里客路镇。清光绪 《广东舆地图说》 卷8海康县: 南禄社 “往来大道有客路墟”。

  • 北直隶

    明永乐初建都北京(今北京市)后,称直隶于京师的地区为北直隶,简称北直。以别于直隶旧都南京的南直隶。辖境相当今北京、天津二市、河北大部和河南、山东小部分地区。清改为直隶省。简称北直。见“直隶”。

  • 洞口堡

    在今湖南吉首市西南五十里。《方舆纪要》卷81镇溪千户所 “阴隆江堡” 条下: 洞口堡 “隶辰溪卫,有官兵戍守”。

  • 乌斯河

    今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南境叶尼塞河上游支流乌斯河。《元史·地理志》:“乌斯,亦因水为名,在吉利吉思东,谦河之北。其俗每岁六月上旬刑白马、牛、羊,洒马乳,咸就乌斯沐涟以祭河神,谓其始祖所从出故也

  • 保昌县

    北宋天圣初改浈昌县置,为南雄州治。治所即今广东南雄县。《舆地纪胜》 卷93南雄州: “《图经》 云: 后避仁宗嫌,改名曰保昌。” 元为南雄路治。明为南雄府治。清嘉庆十一年 (1806) 废。十六年(1

  • 王甫营

    在今天津市宝坻县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11宝坻县:王甫营,“官军巡戍处”。

  • 驮娘江

    在今广西田林、西林二县境。为右江上源。《方舆纪要》卷111上林长官司:驮娘江“在司治西,流入田州界,合于右江”。《清一统志·泗城府》:驮娘江“在西林县东二十里。其上流为同舍河,源出云南广南府马别山,东

  • 保塞军

    ①唐方镇名。中和二年 (882) 置,治所在延州 (今陕西延安市东)。光化元年 (898) 改名宁塞军。②北宋建隆元年 (960) 置,治所在清苑县 (今河北保定市)。太平兴国六年 (981) 改为保

  • 李信屯堡

    明嘉靖十六年(1537)筑,在今河北怀安县(柴沟堡镇)西南四十里李信屯乡。《方舆纪要》卷18万全都司怀安卫:李信屯堡,“宣府咽喉也,其地两山俱尽,又与大同接境,守此不惟防遏兵冲,亦可潜消意外,因创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