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州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吉州置,治所在庐陵县(今江西吉安市)。辖境相当今江西吉水、万安间的赣江流域。元贞元年(1295)改名吉安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吉州为路,治庐陵县(今江西吉安市)。属江西行省。辖境相当今江西省吉水、万安两县间赣江流域及安福、永新等县地。元贞元年(1295年)改为吉安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吉州置,治所在庐陵县(今江西吉安市)。辖境相当今江西吉水、万安间的赣江流域。元贞元年(1295)改名吉安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吉州为路,治庐陵县(今江西吉安市)。属江西行省。辖境相当今江西省吉水、万安两县间赣江流域及安福、永新等县地。元贞元年(1295年)改为吉安路。
在今广西上林县南四十里。《方舆纪要》卷109上林县: 高眼山 “山最高,林木深郁”。
即今陕西靖边县东南青阳岔镇。1934—1935年西北革命根据地置赤延县治此。
西汉改栗县置,属沛郡。治所即今河南夏邑县。东汉废。西汉置,治今河南省夏邑县。属沛郡。东汉废。
元至元十五年(1278)改复州路置,治所在玉沙县(今湖北仙桃市西南沔城镇)。辖境约当今湖北仙桃、天门、洪湖三市。明洪武九年(1376)降为沔阳州。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复州路置,治玉沙县(今湖北
唐开成中 (836—840) 析长溪、宁川及古田地置,即今福建省宁德市。五代闽龙启元年 (后唐长兴四年,933) 升为宁德县。唐开成中析长溪县宁川及古田地置,即今福建省宁德市。五代闽龙启元年(933年
①一名黄池亭。即春秋时黄池邑。在今河南封丘县西南二十二里三姓庄北。《春秋》: 哀公十三年 (前482),“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杜注:“陈留封丘南有黄亭,近济水。” 《续汉书·郡国志》:平丘 “有黄
秦置,治所即今安徽寿县。东晋孝武帝时以避郑太后讳,改为寿阳县。南朝宋又改睢阳县,北魏复名寿春县。秦汉为九江郡、淮南国治所;魏、晋、南北朝为扬州、豫州、南豫州及淮南郡、梁郡治所;隋唐为寿州治所;宋、元为
在今山西壶关县东南。 《方舆纪要》卷42壶关县:十八盘隘“在县东南八十五里。以回盘险僻而名,路通河南林县”。
即今俄罗斯萨哈林岛(库页岛)东海岸南部之东萨哈林山。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9:阿当吉山“在库页岛,距吉林城东北四千四百五十里”。阿当吉河发源于此。
1948年置,属广东省。治所在今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东中平镇南丘。1950年并入保亭县。1952年复置,治所在新市 (今县东北红岛乡)。后迁乘坡 (今县东南和平镇)。1959年迁治营根镇 (今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