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同仁县

同仁县

1931年析循化县置,属青海省。治所在保安城(今青海同仁县北保安乡)。后迁治隆务寺(今同仁县治隆务镇)。


在青海省东部,邻甘肃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地。面积 3460 平方千米。人口7.6万。辖2镇、10乡。县人民政府驻隆务镇。本循化县地,1931年由循化县析置同仁县,取义于“同登仁域”或“一视同仁”。驻隆务寺(今隆务镇),省直辖。1952年改县为同仁藏族自治区;1953年复为同仁县,属黄南藏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自治州)。地处黄南山地东北部,以山地、丘陵、盆地为主。西有阿米夏琼山,中部有阿米德合隆山,地势南高北低。隆务河纵贯县境。水资源丰富,建有五座水电站,为全国第一批电气化试点县之一。属大陆性高原气候。产春小麦、青稞、蚕豆、豌豆、油菜籽等,河谷地带产瓜果、蔬菜。畜产藏系羊、牦牛等。野生动物有香獐、狍鹿、雪鸡、蓝马鸡、羚羊、石羊、黄羊、猞猁、旱獭等。并产冬虫夏草、雪莲、大黄、黄芪、党参、秦艽等药材。矿产有金、铅、锌、铜、银、石英等。工业有铅、皮革、水泥、农牧机械修配、服装、地毯、运输等,以生产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毯著称。同夏、循同公路经此。县城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有铁城山古城、隆务寺、年都乎墓地。


猜你喜欢

  • 富城洲

    在今湖北枝江县南。《水经·江水注》:“ (枝江) 县东南二十里富城洲上,有道士范侪精庐。”

  • 乌恰县

    1938年改乌鲁克恰提设治局置,属新疆省。治所在黑孜围(今新疆乌恰县)。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西南部、天山南脉与西昆仑山接合部。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面积1.8万平方千米。人口4.6万,其中柯尔克孜

  • 浙江西道

    唐方镇名。乾元元年 (758) 置,建中二年 (781) 建号镇海军。初治昇州 (今江苏南京市),寻徙治苏州 (今江苏苏州市),后移治宣州(今安徽宣州市); 贞元后定治润州 (今江苏镇江市)。景福二年

  • 北雄关

    明置,属青川千户所。在今四川青川县西青溪镇西北白熊关(北雄关)。《方舆纪要》卷73青川千户所:北雄关“在所北,接陕西文县界”。

  • 淮滨县

    金兴定二年 (1218) 置,属泗州。治所在桃园镇 (今江苏泗阳县西南六里城厢镇)。元至元十四年 (1277) 改置桃园县。(1)古县名。金兴定二年(1218年)置于宿迁县桃园镇,治今江苏省泗阳县西南

  • 粤州

    唐贞观四年 (630)置,治所在龙水县 (今广西宜州市)。辖境相当今广西宜州市大部及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南部地。乾封中改为宜州。唐贞观四年(630年)置,治龙水县(今广西宜州市)。辖境相当今宜山一带。乾

  • 大屯镇

    即今江苏沛县北二十四里大屯镇。民国《沛县志》附图:县北有大屯。(1)在辽宁省海城市东北部。面积90.3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民政府驻大屯,人口 2640。清顺治年间,一姚姓千户居此,得名姚千户屯

  • 韦羌山

    在今浙江仙居县西。《舆地纪胜》卷12台州:韦羌山“在天台县西四十里。绝险不可升”。

  • 北竿山

    即竿山。在今上海市松江县西北三十六里。《方舆纪要》卷24松江府青浦县:竿山“亦曰竹竿山,俗名北竿山, 又山在干山之北,故名北干山”。

  • 昌乐县

    ①北魏太和二十一年 (497) 置,属魏郡。治所在今河南南乐县西北。北周为昌乐郡治。隋大业初废入繁水县。唐武德五年 (622) 复置,属魏州。六年 (623) 移治今南乐县。五代唐改为南乐县。②唐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