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后宅镇

后宅镇

即今江苏无锡县东南后宅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金匮县:“后宅镇在城东南四十里。”


(1)在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南部。面积33平方千米。人口3.1万。镇人民政府驻后宅,人口 4500。因位于明兵部司务邹姓故宅后,故名。1949年为后宅镇,1950年改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3年置镇。产稻、小麦、油菜籽等。有机械、化工、轻工、冶金、电子、建材等厂。硕后公路经此。(2)在浙江省义乌市西北部,西北邻浦江县。面积65.1平方千米。人口4.6万。镇人民政府驻后宅,人口 5980。原名黄龙后宅,《南阳叶氏宗谱》载,昔“宅边古木大而茂,挺而秀。适有繁藤盘绕其上,其色黄,故名黄龙”。祖先“由叶塘迁居黄龙。黄龙之派皆洪氏之后,故称黄龙后宅”。后简称后宅。民国时称永宁乡,1956年改后宅乡,1958年后改公社,1987年置镇。产稻、生猪等。特产青枣。有服装、建材、丝毯等厂。集贸繁兴,有竹木、牲畜、小商品等专业市场。蒋义公路经此。(3)在广东省南澳县南澳岛西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29.1平方千米。人口4.2万。镇人民政府驻后宅,人口1.9万。镇境东部古称隆澳,名源于前江湾畔隆眼砂澳。《南澳志》载:隆澳南北皆面海,南为大海,北为内海,南称前江,北称后汐,澳人读汐为“宅”,古亦作后宅。明万历三年(1575年)设协守漳、潮等处专驻南澳副总兵。翌年在隆澳筑城,1937年县城从深澳迁此。1950年设隆西行政委员会。1952年置隆西乡。1953年分隆西、西山两乡,1956年撤乡属南澳渔业公社。1960年设后宅公社,1965年析置后宅镇。1984年后宅公社并入。多为丘陵区。高嶂海拔587.1米,为县最高峰。以渔业为主,有海水养殖业。兼种稻、蔬菜。山地种柑橘、香蕉等水果。有化工、绣花、渔网加工、五金修配等企业。南环公路经此。后江为主要港口。


猜你喜欢

  • 胡家坨

    在今河北乐亭县东二十里。《方舆纪要》卷17乐亭县: 胡家坨堡为 “民堡”。

  • 汐止镇

    即今台湾省台北县东北汐止镇。旧名水返脚, 日本占领期间于1920年改名汐止。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汐止镇。在台湾省台北县北部、基隆河中游。面积71.3平方千米。人口约8.1万。清代属淡水县,192

  • 宋师岭

    在今广东海丰县东。《方舆纪要》卷103海丰县:宋师岭“在县东二十里”。

  • 白马岭

    即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北之喇嘛岭,为松潘至包座要路。《水经·江水注》:“(江水)东南下百余里至白马岭,而历天彭阙,亦谓之为天彭谷也。”即“马岭山(1)”。

  • 西都

    ①周武王都镐(今陕西长安县西北沣河东岸镐京村附近),至成王时,别营王城(今河南洛阳市)为东都,故称镐京为西都。②新莽始建国四年(12),以洛阳为东都,因称常安(王莽改长安为常安)为西都。③东汉迁都雒阳

  • 伍勒部

    宋大理置,属石城郡。在今云南宣威市东北部。

  • 兀的河千户所

    又作兀的千户所。明置,属奴儿干都司。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东流入鄂霍次克海的乌第河流域。后废。

  • 带水县

    唐贞观十四年 (640) 改柯盈县置,属播州。治所在今贵州遵义市西北。《元和志》 卷30带水县: “因县北有带水为名。” 天宝中移治今遵义市西。咸通以后废。北宋大观二年 (1108) 复置,宣和三年(

  • 玉岩山

    在今浙江丽水市西北境。《方舆纪要》卷94宣平县:玉岩山“其东为东岩,四面陡绝,惟有一径扪萝可入,一名赤石楼。稍西为西岩,两岩对峙,中有清风峡、桃花洞”。

  • 卑南觅社

    即今台湾省台东县。清康熙间高拱乾《台湾府志》 卷2: 卑南觅社 “此社高山重叠,难以站数”。连横 《台湾通史·建国纪》: 南明永历三十七年 (即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淡水通事李沧请采金裕饷,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