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硕特南右翼末旗
清雍正三年 (1725) 置,属和硕特部。在今青海共和县西南、兴海县东北。《清史稿·地理志》 南右翼末旗: “牧地在黄河北岸,有锡尼诺尔。东至乌兰布拉克,南至黄河舒尔古勒渡口,西至西拉珠尔格西山木鲁,北至巴颜布拉克。”
清雍正三年 (1725) 置,属和硕特部。在今青海共和县西南、兴海县东北。《清史稿·地理志》 南右翼末旗: “牧地在黄河北岸,有锡尼诺尔。东至乌兰布拉克,南至黄河舒尔古勒渡口,西至西拉珠尔格西山木鲁,北至巴颜布拉克。”
今广西合浦县东南六十里白龙村。明洪武中置珠场巡司于此。即“珍珠城”。
西汉初南越赵佗置。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归汉。治所在胥浦县(在今越南清化省东山县杨舍村)。辖境相当今越南清化、河静两省及义安省东部地区。东汉属交州。三国末以后辖境逐渐缩小。南朝宋移治移风县(今越南清
又称禄康插木、龙王潭、龙王塘。即今西藏拉萨市内布达拉宫后之龙王潭。清《西藏图考》卷5:“在布达拉后有一池,约四里,中建八角琉璃亭。又名水阁凉亭。”
又作足木宗、朱木宗。即今西藏林芝县西北觉木。清乾隆《卫藏通志》卷12作“角木宗”。
唐末置,为武州治。治所即今河北张家口市东南宣化区。辽属归化州。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改名宣德县。古县名。唐析怀戎县置,治今河北省宣化县。为武州治。辽为归化州治。金为宣德州治。大定二十九年(1189
亦作扶来山。在今广西北流市南。《方舆纪要》卷108北流县:扶莱山“在县南百里,陵水出焉”。
隋靺鞨七部之一,分布在今吉林和龙市至珲春市一带。《隋书·靺鞨传》:“靺鞨在高丽之北,凡有七种……其七曰白山部,在粟末东南。”唐并入渤海国。
即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西北乌河,为洮儿河之归流河支流。清光绪《皇朝中外一统舆图》作乌拉桂河。
一名仙居镇。即今湖北荆门市西北仙居乡。明置巡司于此。《方舆纪要》卷77荆门州“沙阳镇”条下:“仙居镇, 以近仙居山而名。峰岩险峻,为往来要道。”古镇名。在今湖北省荆门市西北仙居乡。清初设巡检司于此,后
一作。春秋郑邑。在今河南郑州市西北。《春秋》:隐公十一年(前712),“公会郑伯于时来”。《左传》作“”。杜注:“时来。也。荥阳县东有厘城。郑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