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咸阳县

咸阳县

①秦孝公十二年 (前350) 置,治所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窑店镇一带。西汉高帝元年 (前206) 改名新城县。元鼎三年 (前 114) 又改渭城县,东汉省。隋初复置,属雍州。治所在今咸阳市东十三里。后废。唐武德元年 (618) 复置,属雍州。移治杜邮亭 (今咸阳市东北五里),后属京兆府。元属奉元路。明属西安府,洪武四年 (1371)移治今咸阳市。民国初属陕西关中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1952年析城区置咸阳市。1958年并县入市。

②西汉置,属云中郡。治所在今内蒙古土默特右翼东苏波 (卜) 盖乡老藏 (丈) 营子古城。东汉末废。


(1)古县名。(1)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自栎阳迁都于此,遂置县。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窑店镇一带。汉高祖元年(前206年)改名新城县。(2)西汉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东,属云中郡。东汉末废。(2)古旧县名。隋开皇九年(589年)以泾阳县改名,治今陕西省泾阳县。属雍州。十一年移治今咸阳市东北。大业三年(607年)废。唐初复置,治今咸阳市东北杜邮。仍属雍州。开元元年(713年)属京兆府。元属奉元路。明洪武四年(1371年)移治今咸阳市。明、清皆属西安府。1952年析咸阳县城置咸阳市。1958年撤销,并入咸阳市。


猜你喜欢

  • 峨和城

    本峨和县。在今四川茂县西北太平乡南岷江西岸。《新唐书·韦皋传》: 贞元九年 (793) 攻吐蕃,“乃命大将董勔、张芬分出西山、灵关,破峨和、通鹤、定廉城”。

  • 零口镇

    又名泠口镇。即今陕西临潼县东北四十里零口镇。唐于此曾置鸿州及鸿门县。《资治通鉴》:唐中和三年 (883) 三月,黄巢 “遣尚让将兵救华州,李克用、王重荣引兵逆战于零口,破之”。即此。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

  • 大雅堂

    在今四川眉山县南五十五里。《方舆胜览》卷53眉州:大雅堂“丹棱人杨素从黄鲁直游。黄谪戎州,尝曰:安得一奇士而有力者,尽刻杜子美东西川及夔州诗,使大雅之音,复盈三巴之耳哉!素闻之,欣然拿舟访黄于戎,请攻

  • 大同中屯卫

    明永乐初置,寄治今河北河间市城西。明建文四年(1402年)置,治今河北省河间市,属后军都督府。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裁入河间卫。

  • 东舞阳县

    北魏孝昌中置,属期成郡。治所在今河南舞钢市东。隋开皇初属显州,十八年(598)改为昆水县。古县名。北魏孝昌中置,治今河南省舞阳县西南、泌阳县东北。属期城郡。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为昆水县。

  • 咸 (鹹) 海

    又名热海,大清池。即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唐为通西域的必经之路。唐玄奘 《大唐西域记》 卷1: “大清池或名热海。又谓咸海,周千余里。”

  • 洪江

    ①即古水。 在今贵州遵义县东北。 《明一统志》 卷72播州宣慰司: 洪江 “在宣慰司 (今遵义市) 东四十里。源出大楼山,合仁水入乌江”。②即今贵州施秉县南之清水江。《方舆纪要》 卷1

  • 下汤里

    一名下汤镇。即今河南鲁山县西下汤镇。明嘉靖《鲁山县志》卷1:“下汤里,去县西五十里。”

  • 慕驾川

    即慕贺川。在今青海贵南县北木格滩。《南齐书·河南传》: 吐谷浑“其王治慕驾川。多畜,逐水草,无城郭”。

  • 承庆殿

    在唐长安城太极宫内,今陕西西安城北部。隋初建。唐初为秦王李世民所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