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①地区名。北宋初将五代后蜀故地分设西川、峡两路, 约当今大渡河以东北和陕西汉中地区。咸平四年(1001)分为益州(后改成都府)、利州、梓州(后改潼川府)、夔州四路,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 一说因境内有长江、岷江、沱江、嘉陵江四条大川而得名, 不足信。
②北宋咸平四年(1001)分西川路为益州、梓州二路,分峡西路为利州、夔州二路,总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相当今四川东部、贵州大部、云南东北部及甘肃东南部、陕西西南部地区。《宋史·仁宗纪》:嘉祐五年((1060)八月,“置江、湖、闽、广、四川十一路转运判官”。南宋设四川宣抚、制置、总领等官职,总辖四路军政财赋。
古地区名。宋初将今大渡河以东、以北和陕西汉中原五代后蜀故地,分设西川、峡二路,咸平四年(1001年)分为益州(后改成都府路)、梓州(后改潼川府路)、利州、夔州四路,合称川峡四路,后又简称四川路。元代合四路置四川行省,汉中地区划归陕西省。四川之名,由此而来。一说因境内长江、岷江、沱江、嘉陵江四条大川得名,不足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