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固城

固城

①即今河北定州市东三十里固城。《资治通鉴》: 南朝梁大通三年 (531),魏普泰初,大都督侯渊 “讨刘灵助,至固城”。胡三省注: “固城,当在中山城东北,安国城西南。” 《方舆纪要》 卷14定州:“ 《旧志》: 禹治水时筑,屹然坚固,后人因名曰固城。”

②在今河北南宫市境。《资治通鉴》: 唐元和十一年 (816),命河东、幽州、义武、横海、魏博、昭义六道兵讨成德王承宗,“魏博奏败成德兵,拔其固城”。胡注: “固城,当在冀州南宫县界。”

③即今江苏高淳县东南固城镇。汉曾为溧阳县治。后县治迁徙,遂废。北宋为固城镇。

④在今山东滕州市东北五十里薛山下。《资治通鉴》: 南朝梁天监五年 (506),“桓和击魏兖州,拔固城”。《方舆纪要》 卷32滕县: 堌城 “盖南北朝时戍守处。或谓之五固”。

⑤在今河南扶沟县西南。唐杜佑 《通典》 卷177扶沟县: “故固城在县西南,周回有水,势甚固,故为名。”


(1)古城名。(1)即今河北省定州市东南固城。《资治通鉴》:南朝梁中大通三年(531年),北魏将刘灵助引兵寇博陵以西,魏主命侯渊、叱列延庆征讨至固城,袭斩灵助,即此。(2)在今河北省南宫市境内。《资治通鉴》:唐元和十一年(816年),命河东、幽州、义武、横海、魏博、昭义六路兵讨成德王承宗,“魏博奏败成德兵,拔其固城”,即此。(3)在今山东省滕州市东北。东魏属高平郡。梁天监五年(506年)萧及与北魏元恒大战于此,梁军败绩。(2)集镇名。(1)在河北省赵县城南部。属赵州镇。人口 1500。西汉名平棘,因村西平棘山得名。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封功臣林挚为平棘懿侯于此。北魏太和元年(477年)为平棘县治,西晋县治迁棘蒲(今赵州)后改名南平棘,后改今名。产小麦、玉米、棉花等。308国道经此。(2)在山东省平邑县东北部。属柏林镇。人口 3280。据传,汉代即有居民。村在古颛臾国城址南侧,取《论语》“颛臾固而近于费”之意,名固城。产小麦、玉米、甘薯、花生、山楂、苹果等。有砖厂、罐头厂及豆腐坊。董泗公路经此。村北侧有颛臾国旧址。(3)在河南省淮滨县北部。固城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3350。春秋时楚国在此筑城建仓,取名固城仓。清初起集,称固城集。1945年称固城镇,1949年简称固城。产小麦、稻等。有机械修理、水泥预制件、砖瓦、粮油加工等厂。公路通县城。古迹有固城遗址。


猜你喜欢

  • 巨母古城

    辽边防城。在今内蒙古满洲里市东南。《辽史·耶律世良传》:开泰三年(1014),“奉命选马驼于乌古部,会敌烈部人夷剌杀其酋长稍瓦而叛,邻部皆应,攻陷巨母古城”。今内蒙古满洲里市东南扎赉诺尔乡之南十里、木

  • 敖汉右翼旗

    清宣统三年 (1911) 分敖汉旗置,属内蒙古昭乌达盟。驻海力王府 (今内蒙古敖汉旗西北三道湾子)。1914年划归热河特别区,1928年属热河省。1940年与敖汉左翼旗等合并为敖汉旗。古旧旗名。清宣统

  • 黄浦溪

    ①在今江苏宝应县西北黄浦乡。《方舆纪要》 卷23宝应县: 黄浦溪,“县北二十里有黄浦镇,南通运河,东接凌溪,又东北入射阳湖”。②即今广东五华县西北潭下河,为五华河支流。《方舆纪要》 卷103长乐县:

  • 临漳驿

    在今福建漳浦县。《方舆纪要》 卷99漳浦县: 临漳驿在 “县治西北。马驿也。宋置。曰仙云驿。元曰临漳,明朝因之”。

  • 江汉道

    1914年由鄂东道改置,属湖北省。治武昌县(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辖境约当今湖北随州、安陆、应城、汉川、仙桃、洪湖、蒲圻、崇阳、通城以东地区(英山除外)。1932年废。1914年6月由鄂东道改名,治武

  • 西渚

    ①又名西津渡、京口渡。在今江苏镇江市西北部江边,为南北对渡口。《宋书·刘景素传》:元徽四年(476),刘景素攻京口,“时张保水军泊西渚”。即此。②亦作西陼、南堂西渚、鹦鹉州西渚。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西

  • 二京

    东汉都洛阳,称为东京;又称西汉旧都长安为西京,合称“二京”。亦称“两京”。东汉洛阳、长安二城的合称。东汉都洛(雒)阳,称东京;又称西汉旧都长安为西京,合称“二京”。张衡有《两京赋》。

  • 民治县

    1928年析禹县及登封县地置,属河南省。治所在白沙镇(今河南禹州市西北六十里白沙村)。后废。旧县名。1928年由登封、禹县两县析置,治白沙(今河南禹州市西北白沙)。1931年撤销,并入登封、禹县两县。

  • 济南道

    1914年由岱北道改置,属山东省。治历城县 (今山东济南市)。辖境约当今山东无棣、阳信、乐陵、商河、济阳、齐河、济南、长清以东,东营、垦利、博兴、桓台、淄博市西部、莱芜以西,肥城、泰安、新泰以北地区。

  • 平宁陂

    在今贵州施秉县西。《方舆纪要》卷122镇远府镇远县:平宁陂在“府西六十三里。居民引水溉田,四时不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