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浦
①战国楚地。夏水会合大江处,即今湖北武汉市汉江江口段。战国楚屈原 《九章·哀郢》: “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 朱熹注: “时未过夏浦也。故背之而回首西乡,以思郢也。”
②即夏港镇。在今江苏江阴市西十里夏港镇。《寰宇记》 卷92江阴军江阴县 “舰浦” 条下: “故老云,陈至德元年,江阴郡守倪启徙江阴县治夏浦,筑此城。”
战国楚地。夏水会合大江处,即今湖北省武汉市汉水江口段。《楚辞·九章·哀郢》:“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即此。
①战国楚地。夏水会合大江处,即今湖北武汉市汉江江口段。战国楚屈原 《九章·哀郢》: “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 朱熹注: “时未过夏浦也。故背之而回首西乡,以思郢也。”
②即夏港镇。在今江苏江阴市西十里夏港镇。《寰宇记》 卷92江阴军江阴县 “舰浦” 条下: “故老云,陈至德元年,江阴郡守倪启徙江阴县治夏浦,筑此城。”
战国楚地。夏水会合大江处,即今湖北省武汉市汉水江口段。《楚辞·九章·哀郢》:“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即此。
北宋置,属庐江县。即今安徽无为县西南八十五里昆山乡。宋置矾砀。
西汉置,属淮阳国。治所在今河南郸城县东北二十五里宁平城。东汉属陈国。西晋废入苦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河南省郸城县东北宁平。属淮阳国。东汉属陈国。西晋废入苦县。《资治通鉴》:西晋永嘉五年(311年),
唐贞观五年 (631) 置,属羁縻懿州。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东境。后废。
战国赵邑。在今河北饶阳县东北。《史记·赵世家》: 悼襄王六年 (前239),“封长安君以饶”。西汉置饶阳县。古邑名。战国赵邑。在今河北省饶阳县东北。《史记·赵世家》:悼襄王六年(前239年),“封长安
即今河北尚义县东南四十里土木路乡。民国《张北县志》图:西南有土木路。
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中部北岸的北加浪岸。元汪大渊《岛夷志略》:八节那间“其邑临海,岭方木瘦,田地瘠,宜种粟、麦”。或谓即“八节涧”之同名异译。
即塞勒库勒。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清宣宗实录》:道光八年(1828)九月,“至叶尔羌所属之色哷库勒地方,向设五品阿奇木”。即此。
即今河南内乡县东北五十里马山口镇。清设巡司于此。在河南省内乡县东部。面积283.6平方千米。人口5.2万。镇人民政府驻马山口,人口5850。因地处马山东麓,故名。1958年建公社,1984年改乡,19
明永乐八年 (1410) 置,属奴儿干都司。治所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绥芬河支流舒范河流域。后废。明永乐八年(1410年)置,治所今址不详。辖境约当今黑龙江省绥芬河支流舒范河流域。属奴儿干都司。后废。
即今四川涪江。《旧五代史·康延孝传》: 五代唐同光三年 (925),“进攻绵州,王衍复断绵江浮梁而去”。《明史·地理志》 绵州: “西有涪水,源出松潘卫,流经此,亦曰绵江,下流至合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