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夏路

夏路

道路名。战国时楚国北经方城,通中原华夏诸国之要道。《史记·越王句践世家》: 齐使者说越王曰: 楚 “夏路以左,不足以备秦”。《索隐》 引刘氏云: “楚适诸夏,路出方城,人向北行,以西为左,故云夏路以左。” 又 《汉书·地理志》 叶县: “有长城,号曰方城。” 此为楚国在其北界沿今伏牛山东北麓所筑之长城。 《水经·��水注》 载: “郭仲产曰:苦菜、于东之间有小城,名方城,东临溪水。” 此方城扼伏牛山东北麓长城隘口,在今河南方城县东北保安镇附近,当即夏路所出之方城,正当南阳盆地东北方城县伏牛山缺口隘道。


古道路名。战国时期楚国通向中原华夏诸国的交通要道。《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夏路以左,不足以备秦。”《索隐》引刘氏云:“楚适诸夏,路出方城,人向北行,以西为左,故云夏路以左。”据《水经注·��水》:楚国在其北境,沿今伏牛山东北麓修筑长城,称为方城;在长城侧控扼伏牛山隘口有小城名方城,当即夏路所出之方城,在今河南省方城县东北,当南阳盆地东北方城县伏牛山缺口隘道。


猜你喜欢

  • 云际岭

    在今福建光泽县东北,北接铅山县界。《方舆纪要》卷98光泽县“杉岭”条下:“又云际岭,在县东北百四十里,接江西弋阳、铅山二县界。又有径路,通浙江江山县。北溪出其下。”《清一统志·广信府》:云际岭“最高耸

  • 南智州

    唐贞观元年 (627) 改智州置,治所在文谷县 (今越南义静省河静以南)。贞观十年 (636) 以后废。

  • 孟绢路

    亦作孟肙路。元元统元年 (1333) (一说至顺二年,1331) 置,属云南行省八百宣慰司。治所在今泰国清迈以南。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为孟绢府。后废。元元统元年(1333年)置,治今泰国清迈南。

  • 秀州

    五代晋天福三年(938)吴越国置,治所在嘉兴县(今浙江嘉兴市)。辖境相当今浙江省的杭州湾以北(不含海宁市)、桐乡市以东地区及上海市所属吴淞江以南地区。北宋属两浙路。南宋属两浙西路。庆元元年(1195)

  • 临杜郡

    十六国前凉置临松郡,治所在今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东南马蹄乡。《魏书·地理志》 讹作临杜郡。

  • 宛城

    在今湖北荆门市南。《清一统志·荆门州》:古宛城 “在荆门州南六十里。《旧志》: 魏立荆州,理宛城。即此也”。

  • 伍仁桥镇

    即今河北安国市南三十里伍仁桥镇。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7祁州图:南有伍仁桥。在河北省安国市南部。面积38平方千米。人口3.3万。镇人民政府驻伍仁桥,人口 3720。原名伍仁店,明万历年间郑贵妃为省亲方

  • 即妹。殷邑名。今河南淇县城。《诗经· 鄘风·桑中》: “爰采唐矣,沬之乡矣。” 西周初武庚及卫国相继都此。

  • 呼兰哈达

    一名灶突山,俗称烟筒山。在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永陵镇南八里。清 《满洲实录》 卷2: 明万历十五年 (1587),努尔哈赤 “于硕里口呼兰哈达下,东南河二道: 一名嘉哈; 一名硕里加,河中一平山,筑

  • 涂田市

    即今湖南株洲县 (渌口镇) 南四十四里涂田镇。《清一统志·长沙府》: 涂田市 “在湘潭县南五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