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阳路
亦名灵关路。唐、宋雅州通吐蕃三道之一。从今四川雅安市西北行,溯宝兴河而上,经芦山县、宝兴县,一取今东河东北行越邛崃山至今理县;一取西河上越夹金山至小金县。《新唐书·韦皋传》:贞元十七年 (801),奉诏九路出兵攻吐蕃。其中一道: “路惟明自灵关、夏阳攻逋租、偏松城。” 《寰宇记》 卷77: 雅州管吐蕃七部落,“吐蕃逋租城首领笼官马东煎等部落,在夏阳路安置”。
亦名灵关路。唐、宋雅州通吐蕃三道之一。从今四川雅安市西北行,溯宝兴河而上,经芦山县、宝兴县,一取今东河东北行越邛崃山至今理县;一取西河上越夹金山至小金县。《新唐书·韦皋传》:贞元十七年 (801),奉诏九路出兵攻吐蕃。其中一道: “路惟明自灵关、夏阳攻逋租、偏松城。” 《寰宇记》 卷77: 雅州管吐蕃七部落,“吐蕃逋租城首领笼官马东煎等部落,在夏阳路安置”。
在今江苏南京市城南三十里牛首山双峰之间。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名佛窟寺。唐初,法融和尚在此谈禅,后创立牛头宗。五代南唐后主改称宏觉寺。
即革什咱安抚司。《清史稿·土司传》: 小金川莎罗奔于乾隆 “十二年,又攻革布什扎及明正两土司”; “二十三年,逐泽旺及革布什扎土司”。即此。
在今福建长乐市东南首祉乡。明洪武初置巡司于此。嘉靖四十年(1561)葺寨为城。
邑名。春秋时齐地。在今山东邹平县西崔氏城。《左传》: 襄公二十七年 (前546),崔成 “请老于崔”。即此。《新唐书·宰相世系表》: “崔氏出自姜姓。齐丁公伋嫡子季子让国叔乙,食采于崔,遂为崔氏。”古
战国楚邑。在今安徽阜阳市。《史记·赵世家》: “商、於、析、郦、宗胡之地,夏路以左,不足以备秦。”古邑名。战国楚邑。在今安徽省阜阳市。因春秋胡国,胡姓之宗,故名宗胡。《史记·越世家》:“商、於、析、郦
即今广东怀集县西六十里梁村镇。明、清于此设慈乐寨巡司。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东南。明于此置巡检司。
即今河南浚县北二十四里屯子乡。清嘉庆《浚县志》卷5《集镇》:有屯子集。
①辽置,为中京大定府治。治所在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大明镇。《辽史·地理志》 大定县:“白霫故地。以诸国俘户居之。”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改为大宁县。②元至元二十年(1283)降大安州置,属沔州。治所在
在今北京市通县东南上店村。明于此置巡司。《方舆纪要》卷11通州:大通关“在州南张家湾之长店,百货汇集处也。其相近有广利闸提举司及盐场批验所”。
北宋置,属平泉县。即今四川简阳市。《元丰九域志》卷7:平泉县有“牛鞞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