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名府

大名府

五代汉乾祐元年(948)改广晋府置,治所在元城、大名二县(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乡)。北宋庆历二年(1042)建为北京。辖境相当今河北大名、魏县、成安、广平、威县、临西、馆陶和山东临清、夏津、冠县、莘县及河南内黄等县市地。元改为大名路。明复改为大名府,移元城县于府城(今大街乡)。清移大名县于今治,并元城县入大名县。辖境相当今河北大名及河南南乐、清丰、濮阳、长垣,山东东明等县市地。1913年废。


五代汉乾祐元年(948年)改广晋府置,治元城、大名(今大名县东北)。宋辖境约今河北省大名、魏县、成安、广平、威县、临西、馆陶,山东省临清、夏津、冠县、莘县,河南省内黄等市县地。府城跨御河,居交通要冲,宋时为河北重镇。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建为北京,八年设大名府路安抚使治此;熙宁中后为河北东路治所。府城外城周四十八里余;内为宫城,周三里余。金天会八年(1130年)立刘豫为齐帝,曾建伪都于此。正隆二年(1157年)后为大名府路治所,辖境北部略有缩小。元改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仍改府。三十一年府城因境内漳、卫水泛滥而塌毁,迁今大名县。清辖境约今河北省大名、魏县,河南省濮阳、南乐、清丰、长垣,山东省东明等市县地。1913年废。


猜你喜欢

  • 宜城

    ①即今安徽安庆市。古称宜城渡,为长江中流北岸一渡口。南宋嘉定十年 (1217) 在此筑城,景定元年 (1260) 移安庆府、怀宁县治此。后历为安庆府、安庆路治。②亦名武阳城。在今四川双流县南十里宜城山

  • 也儿的石河

    即今新疆北部流入哈萨克斯坦之额尔齐斯河。《元史·太祖纪》:太祖元年(1206),发兵复征乃蛮,“太阳罕子屈出律罕与脱脱奔也儿的石河上”。即此。古水名。又作叶儿的石河、也里的失河(《元史·宪宗纪》)。即

  • 绥楞设治局

    1915年析绥化县置,属黑龙江省绥兰道。治所在今黑龙江省绥棱县东南上集镇。1917年改为绥楞县。1915年置,治上集厂(今黑龙江绥棱县上集镇)。1917年升县。

  • 延津关

    在今河南新乡县东南。《后汉书·袁绍传》:“绍乃度河,壁延津南。”《寰宇记》卷56新乡县:“延津关,在县东南三十五里。”

  • 卤城县

    西汉置,属代郡。治所在今山西繁峙县东北九十里。东汉建安中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西省繁峙县东北。属代郡。东汉建安二十六年(50年)改属雁门郡,建安末废。

  • 白泺

    在今河北沽源县北闪电河西之囫囵诺尔。《金史·地理志》 桓州:“有白泺,国言曰勺赤勒。”古湖名。又称白海、白海子,蒙古语称察罕脑儿。即今河北省沽源县北囫囵淖。《金史·地理志》桓州:“有白泺,国言曰勺赤勒

  • 靖县

    1913年改靖州置,属湖南辰沅道。治所即今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1922年直属湖南省。1987年改设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旧县名。1913年由靖州直隶州改置,治今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驻地渠阳镇。1

  • 斜江

    今四川邛崃市东境之斜江河。《元和志》 卷31安仁县: 斜江水 “经县南五里”。《寰宇记》 卷75安仁县: 斜江水 “在县南五里。大邑县鹤鸣山来,斜流过县,又东流蜀州新津县”。《方舆纪要》 卷71邛州:

  • 石板溪场

    即今四川犍为县北石溪镇。清嘉庆《犍为县志》卷2:石板溪场在“县北四十里。通乐山”。

  • 唐古拉山

    即当拉岭。土名朝午拉山、查午拉山。又称巴萨通拉木山、当沙买拉山。在今青海、西藏之间。为金沙江上源与怒江上源分水岭。“唐古拉”,藏语意为 “高原上的山”。为长江发源地。藏语意为“高原上的山”。又称当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