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峒山
①在今广东曲江县东北。宋余靖有《游大峒山诗并序》。《清一统志·韶州府》:大峒山“自州治水行七十里得月华山,舍舟道樵径,又十五里乃至大峒。其山磅礴耸峭,秀倚天际,绝顶之上,千里在目,涧声冷冷,清入毛骨。《旧志》:在县东北八十里”。
②在今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东南。《清一统志·平乐府一》:大峒山“在修仁县南百里。山岭层叠,绵亘数百里,达浔州府平南县界,皆诸瑶所居,不通行旅”。
①在今广东曲江县东北。宋余靖有《游大峒山诗并序》。《清一统志·韶州府》:大峒山“自州治水行七十里得月华山,舍舟道樵径,又十五里乃至大峒。其山磅礴耸峭,秀倚天际,绝顶之上,千里在目,涧声冷冷,清入毛骨。《旧志》:在县东北八十里”。
②在今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东南。《清一统志·平乐府一》:大峒山“在修仁县南百里。山岭层叠,绵亘数百里,达浔州府平南县界,皆诸瑶所居,不通行旅”。
唐天宝元年(742)改贵州置,治所郁平县(今广西贵港市)。辖境相当今广西贵港市地。乾元元年(758)复改为贵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贵州置,治郁平县(今广西贵港市)。辖境同贵州。乾元元年(758年
又称芒康宗。民国置,治所即今西藏芒康县。见“芒康宗”。
唐置羁縻州,属邕州都督府。治所在今越南谅山省西北七溪。北宋属邕州左江道。后废。
故址在今马尔代夫之马累。元汪大渊《岛夷志略》:“北溜,地势居下,千屿万岛。舶往西洋,过僧伽刺傍,潮流迅急,更值风逆,辄漂此国。候次年夏东南风,舶仍上溜之北。”公元13世纪前期,郑和下西洋时曾经此。史籍
战国赵邑。在今河北唐县东北十四里高昌。《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七年(前240),“将军骜死,以攻龙、孤、庆都,还兵攻汲”。即此。西汉置望都县。古邑名。战国赵邑,在今河北省唐县东。《史记·秦始皇本纪》
清乾隆三十一年 (1766) 分迤东道置,属云南省。治所在普洱府城 (即今云南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领普洱、镇沅、元江、临安四府,辖境约当今云南景谷、镇沅、新平、峨山、华宁、开远等县、市以南地区。光
金置,属咸宁县。即今陕西长安县东鸣犊镇。宋敏求 《长安志》 卷11: 鸣犊镇 “在万年县南六十里镇西原,下有鸣犊泉,故名”。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东北部。面积47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驻鸣犊
亦名铁峰山、凤凰山。在今四川安岳县北。《舆地纪胜》 卷158普州: “ 《图经》 云,旧治在铁门山。开宝四年徙于今治。年月得之于城隍庙像幅纸中。”
在今山西偏关县东北六十里小营村。《方舆纪要》卷40河曲县:“小营儿堡在老营堡西二十五里,嘉靖初置。”
在今四川长寿县北。《清一统志·重庆府二》:天台砦“在长寿县北四十里。旧有天台寺。地极陡峻。明末乡人多避兵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