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嵛山
即嵛山。今福建福鼎县东南大嵛山。
即嵛山。今福建福鼎县东南大嵛山。
①三国吴永安三年 (260) 分会稽南部都尉置,属扬州。治所在建安县 (今福建建瓯市南,松溪南岸)。南朝移治今建瓯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西晋太康三年 (282) 分置晋安郡,辖境缩小,约当今福建南平以
又作叴由、仇首、仇由、厹由。春秋国名。在今山西盂县东北。《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知伯之伐仇犹,遗之广车,因随之以兵,仇犹遂亡。”即此。即“仇由”。
即今福建惠安县东南小岞。《方舆纪要》卷99 惠安县“獭窟山”条下:“又小岞山,在净山东十里。北对黄崎山,南控大岞山,邑境诸山之东趋于海者,至此三山而止。”明洪武二十年(1387)置小岞巡司于此。清初废
在今四川合川市南嘉陵江磨下沱一带。西岸有南槽、后槽,东岸有石魁槽,故名。《元史·李进传》:己未(1259),“夏五月,宋由嘉陵江以舟师来援,始大战三槽山西”。即此。
在今海南省海口市西南二十里水头村。《清一统志·琼州府》:邱濬墓“在琼山县(今琼山市)西五龙池”。邱濬(1421—1495),字仲深,号琼山。广东琼山(今属海南)人。明代名臣,官至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①西汉置,属犍为郡,为都尉治。治所在今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东南。东汉属犍为属国。三国蜀汉属朱提郡。南朝梁废。②南朝宋侨置,属武都郡。治所在今四川绵竹县西北。后废。③北魏置,为魏明郡治。治所在今陕
①即今广东仁化、曲江二县境之锦江。《水经·溱水注》:“东江又西,与利水合。出(曲江)县之韶石北山,……南注东江。”②即通利江。今广西大新县西南之桃城江。《清一统志·太平府》:通利江,“《旧志》:一名大
即白狼水。今辽宁西南部大凌河上游。《魏书·地形志》: 龙城县有狼水。《水经·大辽水注》:“白狼水又东北径龙山西,燕慕容皝以柳城之北、龙山之南,福地也,使阳裕筑龙城,改柳城为龙城县。”
即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后汉书·西域传》: “焉耆国王居南河城,北至长史所居八百里。……有海水曲入四山之内,周匝其城三十余里。”
今安徽砀山县东李阁乡。《清一统志·徐州府二》 “毛城集”条下:“礼河集在(砀山)县东北二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