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观镇

大观镇

即今四川南溪县北大观镇。民国《南溪县志》卷1:大观镇“原名观音铺,民国元年易今名。地号百里冲。为宜、富往来孔道, 居民数百家”。


(1)在重庆南川市西北部。面积133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观音桥,人口2150。明初建场时,以大观音桥得名。1910年建观音桥乡,1953年改名大观乡。1958年改公社,1986年建镇。1992年土溪、河图二乡并入。产稻、玉米、小麦、茶叶、蚕茧等。有煤矿、水泥、电站等企业。南太公路经此,还有大观至白沙镇、石溪镇等地公路。(2)在重庆市梁平县南部。面积66.6平方千米。人口2万。镇人民政府驻观音岩,人口1390。明设驿站,清设铺,嘉庆年间成集。因观音岩出名,朝拜人多而得名。1951年置大观乡。1958年为大观公社,1966年更为建国公社。1981年复大观乡,1999年置镇。产稻、小麦、玉米为主,并产油菜籽、茶叶、油桐、蚕茧等。为农副产品集散地。有砖瓦、粮食加工等厂。有公路与川鄂国道相接。(3)在四川省都江堰市南端。面积18平方千米。人口1.2万。镇人民政府驻大观场,人口3100。1917年始建。因场西有明代巡道张风颺墓,俗称道观坟。取谐音名场。1949年为大观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改乡。2001年撤乡建镇。属都江堰灌区。产茶叶、药材。有四川省最大高尔夫球场。大三公路环山渠经此。普照寺为川西平原四大名寺之一。(4)在四川省南溪县北部。面积77平方千米。人口4.7万。镇人民政府驻大观,人口1.3万。清乾隆初建场。1949年为大观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2年置镇,新添乡并入。产木材、水果、蚕茧、黄麻。有煤、铁、石灰石资源。有采煤、化工、建材、酿酒、机械等厂。为农副产品集散地。富南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小黑山堡

    清置,即今辽宁黑山县(黑山镇)。《清一统志·锦州府二》:小黑山堡“在广宁县东六十里。今设站于此。本朝康熙二十九年设佐领骁骑校驻防”。

  • 紫竹林

    ①原为天津城东南海河西岸一小村名。清咸丰十年 (1860) 天津开港后,法国强划租界地于紫竹林,其旁为英、美租界; 至 90年代末,德、俄、日又在海河两岸划定租界,因此泛称为 “紫竹林租界”。光绪二十

  • 文天祥墓

    在今江西吉安县东南富田乡文家村鹜湖大坑。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宝祐四年(1256)进士。历任刑部郎官,知瑞、赣等州。积极主张抗元。后任右

  • 富春江

    简称春江。在浙江中部。钱塘江干流之一段。上起桐庐县桐庐镇,接桐江,下迄萧山市闻家堰,连钱塘江。《清一统志· 杭州府一》: 富春江“自桐庐经富春入钱塘江”,故名。唐罗隐有 《秋日富春江行》,宋陆游有 《

  • 阳乐河

    又名横水、龙门水。即今河北赤城县南红河。《汉书·地理志》 上谷郡且居县:“阳乐水出东南,入沽。”《水经·沽水注》:鹊谷水“有二源,南即阳乐水也,出且居县。《地理志》曰,水出县东南,流径大翮山、小翮山北

  • 曾竹等处长官司

    元置,治所即今贵州平坝县东南马场镇。《元史·地理志》 顺元等路军民安抚司:“曾竹等处,大德七年,顺元同知宣抚事阿重尝为曾竹蛮夷长官。”元置,治今贵州省平坝县东南马场。属顺元等路军民安抚司。后废。

  • 纸房堡

    明置,属建昌卫。在今四川西昌市西南四十里。《方舆纪要》卷74建昌卫军民指挥使司:纸房堡在“司西四十里。《舆程记》:盐井卫之沙平驿在泸河西,东十五里为纸房堡, 又东十里为泸州堡”。

  • 岳阳

    古地区名。指今山西省南部霍山太岳山以南、黄河以北地区。《尚书·禹贡》: “既修太原,至于岳阳。” 即此。古地区名。指太岳山(即今山西霍山)以南、黄河以北的地区。《尚书·禹贡》:“既修太原,至于岳阳。”

  • 离水关

    亦作漓水关。在今广西梧州市西南。《汉书·地理志》: 苍梧郡 “有离水关”。汉属苍梧郡,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县北。

  • 窦堡

    在今河北故城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13故城县: 窦堡在 “县 (治今县东北故城镇) 北十里。相传窦建德曾屯兵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