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龙兴寺
简称龙兴寺。在今安徽凤阳县北。为明洪武十六年(1383)在离於皇旧寺(皇觉寺)十五里之中都城内盛家山重建的佛寺。
简称龙兴寺。在今安徽凤阳县北。为明洪武十六年(1383)在离於皇旧寺(皇觉寺)十五里之中都城内盛家山重建的佛寺。
秦置,属砀郡。治所即今河南夏邑县。西汉改为栗侯国。古县名。秦置,治今河南省夏邑县。属砀郡。西汉为栗侯国,属沛郡。东汉废。《史记·项羽本纪》:秦二世二年(前208年),“章邯军至栗”,即此。
在今四川道孚县南中扎坝。清康熙四十年(1701)置中渣坝沱土百户。
在今贵州黎平县南。《方舆纪要》 卷121黎平府曹滴洞长官司: “高镜溪在司东。出高镜山,流合新化江。”
又称东路右翼中旗。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设,属蒙古车臣汗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中戈壁省巴彦加尔嘎郎北。
即今四川绵竹县东北绵远镇。清道光 《绵竹县志》 卷12: “富兴场城东十五里,至安县河坝场十五里,与安县交界。”集镇名。在贵州省石阡县西部、乐回江(余庆河)畔。河坝场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1700。
清光绪三十年十二月(1905.1)置,属吉林省呼兰府。治所在双庙子(今黑龙江省兰西县)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卷2:“析呼兰河西岸地置”,故名。1914年改属黑龙江省绥兰道, 1928年属黑龙江省。19
即今湖南长沙、浏阳境之浏阳河。源出今湖南浏阳市境之大围山,西流至长沙市北入湘水。《水经·浏水》: “浏水出临湘县东南浏阳县,西北过其县东,北与涝水合。西入于湘。”即“浏阳河”。
即今天津之海河。金、元时称潞 (今北运河)、卫 (今南运河) 二河交汇处为直沽,在今天津市狮子林桥西端旧三汊口一带。元延祐三年 (1316)置海津镇,明永乐二年 (1404) 筑天津城,为南北漕运及海
北宋置,属阳安县。在今四川简阳市东南五十里飞龙乡。在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东南部,北濒三都澳。面积98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飞鸾,人口 1090。1958年设飞鸾乡,后改公社。1984年复乡
在今河南柘城县北。《元和志》卷7宁陵县:仇留故城“陈川自始基败后,遣将仇留伐鄢,以逼豫州。祖逖遣卫策进戍谷北高丘,以御仇留,故呼为仇留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