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太阳山

太阳山

在今甘肃武山县南一百二十里,接礼县界。《方舆纪要》卷59宁远县:太阳山“有隘可守,曰太阳山口。山出铁,旧置铁冶场于此”。


(1)在安徽省望江县城西北部。东西走向。传元末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后转至此山,恰久雨天晴,便名此山为太阳山。海拔153.4米。植被有松、杂树。山中红石可作建筑材料。(2)在湖北省东南与江西省交界处。属幕阜山。西起黄荆岭,东接九宫山,东北—西南走向。主要由花岗岩构成。一般海拔800米,主峰老鸦尖(老崖山)海拔1656米。山势险峻。西段原名太仰山,取谐音通称太阳山。林木以松、杉为主,多楠竹林,为省自然保护区。


猜你喜欢

  • 诺睑川

    在今四川米易县境。唐樊绰 《云南志》 卷7: “诺睑川有锡山,出锡。”

  • 乔家湾镇

    即今山西蒲县东乔家湾乡。《清一统志·隰州》“化乐镇”条下:蒲县东“七十里有乔家湾镇”。

  • 北礁

    在南海中中国西沙群岛永兴岛西北,永乐群岛北端。位于赵述岛西北41海里。为西沙群岛北部著名险区。中国渔民向称干豆。1935年和1947年公布名称为北礁。郑资约《南海诸岛地理志略》载:北礁“礁为一椭圆形之

  • 石墨山

    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南二里。《水经·洛水注》:“洛水之侧有石墨山,山石尽黑,可以书疏,故以石墨名山矣。”

  • 三块石关

    明置,属永宁宣抚司。在今四川叙永县西北。《方舆纪要》卷73永宁宣抚司“镇远关”条下:“三块石关在司西北六十里。”清属叙永厅。后废。

  • 汊口桥

    一名会源桥。在今安徽休宁县东南汊口乡。清康熙《休宁县志》卷2:汊口桥“南三十五里。通遂安”。

  • 城冈峒

    在今广东台山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101广州府新宁县: 城冈峒 “在县 (今台山市) 西南七十里城冈堡,有巡司”。

  • 背阴寨堡

    明置,属盖州卫。在今辽宁盖州市西北。《方舆纪要》 卷37盖州卫: 背阴寨堡在 “卫西北十五里。又西北有平山堡,八角湖堡”。

  • 乔珠县

    唐显庆三年(658)置,属柘州。治所在今四川红原县南境。天宝初属蓬山郡。乾元初属柘州。广德后地入吐蕃。古县名。唐仪凤元年(676年)置,治今四川省红原县南。属柘州。广德后地入吐蕃。

  • 开都关

    清置,即今新疆库尔勒市北铁门关。宣统《新疆图志》卷81焉耆府:开都关“面山临水,路窄,仅容双轮,有巡卡汛兵。水东壤地百亩,梨树成林,花时颇饶幽景,梨实味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