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宁乡县

宁乡县

①南齐置,属广熙郡。治所在今广东罗定市境。隋废。

②北周置,属离石郡。治所在今山西离石县境。隋开皇初属石州,大业初废。

③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析长沙县玉潭镇置,属潭州。治所即今湖南宁乡县。明《寰宇通志》卷55宁乡县:“取其民安宁之义。”元属天临路。明属长沙府。民国初属湖南湘江道。1922年直属湖南省。

④金明昌六年(1195)改平夷县置,属石州。治所即今山西中阳县。明属永宁州。清属汾州府。1914年改为中阳县。


(1)古旧县名。北周大象元年(579年)析离石县置,治今山西省中阳县东。属离石郡。隋大业初废入离石县。金明昌六年(1195年)改平夷县复置,治今山西省中阳县。属石州。蒙古太宗九年(1237年)改属太原府,定宗三年(1248年)还隶石州,宪宗九年(1259年)又改属太原府,至元三年(1266年)后仍属石州。明隆庆后属永宁州。清属汾州府。1914年,因与湖南省宁乡县重名,改名中阳县。(2)今县名。在湖南省中部偏北、湘江支流沩水流域。属长沙市。面积 2906 平方千米。人口128.9万。辖17镇、18乡。县人民政府驻玉潭镇。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置宁乡县,县名寓“安宁”之意。治今玉潭镇,属潭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属潭州路,天历二年(1329年)属天临路。明、清属长沙府。1914年属湘江道,1922年直属省。1949年属益阳专区,1952年属湘潭专区。1962年复属益阳专区。1968年属益阳地区,1983年改属长沙市。地处湘中丘陵北部。丘陵、山地约占全县总面积的85%。东北部沩水下游西岸为平原,属洞庭湖平原边缘地区。地势自西向东倾斜,湘江支流沩水因势横贯县境。流沙河、乌江自南向北流入沩水。东南部靳江自西向东流入湘江。与黄材灌区、韶山灌区北干渠及黄材、田坪、洞庭等大、中型水库构成自流灌溉网。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稻、甘薯、小麦为主,豆类、油菜籽次之,为省产粮基地之一。流沙河“宁乡仔猪”为著名良种。盛产茶叶,“沩山毛尖”、“六度庵茶”远近闻名。淡水养鱼为传统副业。子盐姜、刀豆花、砂仁糕为著名特产。矿产有烟煤、石煤、锰、钨、铁、石灰石等。工业有煤炭、建材、机械、化工、化肥、食品、酿酒、造纸、印刷等。煤炭坝为益阳铁路(窄轨)终点站。有长常高速公路横贯,319国道及宁涟、桃宁、湘宁等干线公路经此。沩水下游可行驶木船。古迹有密印寺、裴休墓、张浚张栻墓和炭河里遗址。纪念地有刘少奇故居、何叔衡故居、谢觉哉故居、云山学校等。


猜你喜欢

  • 南京

    ①唐至德二载 (757) 收复两京,还都长安,因蜀郡成都为玄宗李隆基避安史之乱入蜀驻地,遂改蜀郡为成都府,建号南京。在今四川成都市。唐诗人李白有 《上皇西巡南京》 诗十首,其中一首云:“濯锦清江万里流

  • 张练塘

    又称章练塘。在今浙江省嘉善县东北,上承三白塘,东流入今上海市青浦区界。明夏原吉诗:“塘名章练起何时?试问村翁尽不知。”

  • 滃溪

    亦作翁溪、翁水。即今广东翁源县境之翁水。《明史·地理志》 翁源县: “东有灵池山,滃溪出焉,即泷头水。”

  • 桐山镇

    清置,属福鼎县。即今福建福鼎县治桐山镇。以镇内有铜山,因名。

  • 柏庙山

    亦名柏茂山。在今四川简阳市北。《新唐书·地理志》 阳安县: “有柏庙山。” 《清一统志 ·成都府一》: 柏茂山,“ 《旧志》: (柏庙山) 今曰柏茂山,在州东北八十里。峰峦卓立,为群山之首。盖庙茂声近

  • 河滨堡

    北宋置,属府谷县。在今陕西府谷县东北黄河西岸。后废。北宋置,在今陕西省府谷县东北黄河西岸。属府州。后废。

  • 野草湾

    在今河北赞皇县西南野草湾村。清光绪《畿辅通志》 卷68 《关隘二》: 野草湾汛 “在 (赞皇)县西三十里。旧设千总外委驻守”。集镇名。在河北省赞皇县城西偏南。属土门乡。人口1630。古时河湾野草丛生,

  • 小觅出礁

    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之小现礁。1935年命名小觅出礁。1947年改名小现礁。

  • 六神港市

    即今湖北浠水县西南六神乡。民国《湖北通志》卷33蕲水县:“六神港市在县南二十里。”

  • 湿 (溼) 沃县

    亦作漯沃县。西汉置,属千乘郡。治所在今山东滨州市西北滨城西。东汉省。三国魏复置,属乐陵国。北魏属乐陵郡。北齐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