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州
南宋宝庆三年 (1227) 升宝应县置,治所即今江苏宝应县。后改为宝应军。
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升宝应县置,治今江苏省宝应县。属楚州。辖境相当今江苏省宝应县。寻改为军。
南宋宝庆三年 (1227) 升宝应县置,治所即今江苏宝应县。后改为宝应军。
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升宝应县置,治今江苏省宝应县。属楚州。辖境相当今江苏省宝应县。寻改为军。
1929年析临夏县置,属甘肃省。治所在莲花城(今甘肃临夏县北)。1962年迁驻小川,即今治。在甘肃省中部、黄河两岸,西邻青海省。属临夏回族自治州。面积 1870 平方千米。人口20.1万,有汉、回、东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属普安卫。治所即今贵州安龙县。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改置南笼厅。笼,又作龙。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置,治今贵州省安龙县。属普安卫。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改
①在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南,克鲁伦河上游之西。《元史·宪宗纪》:宪宗七年(1257)秋,“驻跸于军脑儿,酾马乳祭天”。明金幼孜《北征录》记载,在撒里怯儿(即元萨里川,今克鲁伦河上游西)之地,有元宫殿及祭
明洪武二年(1369)置吉安巡司,属潮阳县。在水都南山下(今广东潮阳市西)。二十七年(1394)移桂屿都(今潮阳市西北贵屿镇)。清乾隆元年(1736)改置于黄龙都峡山乡
在今广东恩平市东北百里。《方舆纪要》卷101肇庆府恩平县: 塘宅堡 “嘉靖十三年设。三十六年,议以堡当新会、新宁、新兴、恩平各县适中之地,四面崇山峭壁,旧为盗贼渊薮,乃增建城垣于县治西南,移广、肇、高
在今安徽天长县东北四十五里。明、清置巡司于此。
北宋置,属伏虞县。在今四川营山县北。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54营山县:“《志》云,三十里有良山镇。县址为兴福寺。”在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南部。面积172平方千米。人口4.9万。镇人民政府驻新屋下,人口4
北宋置,属六合县。即今江苏六合县西北竹镇。《宋史·韩世忠传》:南宋建炎四年(1130),金“兀术屯竹墩镇,为世忠所扼”。即此。
在今广西西林县东南那佐苗族乡。《清一统志·泗城府》:那佐隘“在西林县西南二百二十里,接富州界。高峰夹峙, 中有小径,设百总驻防”。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东南那佐。清时设上林营把总驻防。
即今台湾省台北县西南三峡镇。旧名三角涌。日本占领期间于1920年改称三峡。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三峡镇。在台湾省台北县西南部、台北盆地南部边缘。面积191.5平方千米。人口约5.6万。清乾隆初年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