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武军
唐、五代方镇名。唐建中二年 (781) 置,治所在宋州 (今河南商丘县南)。兴元元年 (784)徙治汴州 (今河南开封市)。辖境屡有变动,长期领有汴、宋、亳、颍四州,相当今河南封丘、开封市、尉氏、柘城、沈丘以东,山东单县及安徽砀山、亳州、涡阳、蒙城、阜阳、颍上等县市地。五代梁还治宋州。后唐同光元年 (923) 改为归德军。
唐、五代方镇名。唐建中二年(781年)置,治宋州(今河南商丘市南)。兴元元年(784年)移治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五代梁还治宋州,唐改名归德军。
唐、五代方镇名。唐建中二年 (781) 置,治所在宋州 (今河南商丘县南)。兴元元年 (784)徙治汴州 (今河南开封市)。辖境屡有变动,长期领有汴、宋、亳、颍四州,相当今河南封丘、开封市、尉氏、柘城、沈丘以东,山东单县及安徽砀山、亳州、涡阳、蒙城、阜阳、颍上等县市地。五代梁还治宋州。后唐同光元年 (923) 改为归德军。
唐、五代方镇名。唐建中二年(781年)置,治宋州(今河南商丘市南)。兴元元年(784年)移治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五代梁还治宋州,唐改名归德军。
在今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口翠微山南麓。《清一统志·顺天府》 载: 法海寺 “在宛平县西四十里。旧名龙泉寺,明正统四年改建”。据寺内保存的 “法海禅寺碑” 记载,该寺于明正统四年 (1439)动工兴建,正
元末明玉珍改龙潭宣抚司置,属施州。治所在今湖北咸丰县北二十里龙潭司乡。明洪武四年(1371)改为安抚司。
在今江苏灌云县西北。其北有小伊山。《方舆纪要》卷22海州“蛎山”条下:“州南百里有大、小伊山,南北相距约二十里。”
即今河北唐山市北十五里缸窑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9滦州图:西南有缸窑镇。
即今西藏西南部冈底斯山。清乾隆《卫藏通志》卷3:冈底斯山“即大雪山地,阿哩地方之东北,周一百四十余里,峰峦陡绝,积雪如悬崖,山顶百泉聚流,至麓即伏,实诸山之祖脉,梵书所谓阿耨达山也”。阿耨达为清凉无热
即今广东惠来县西北葵潭镇。清乾隆《潮州府志》 卷 14 惠来县: 葵潭墟在 “县西九十里。为闽广通衢”。雍正七年 (1729) 设巡司于此。
即今广东南雄县西北百顺镇。明洪武十年(1377)置巡司于此。在广东省南雄市西部。面积274平方千米。人口1.2万。镇人民政府驻百顺圩,人口810。1949年属南雄县七区。1958年设百顺公社,1983
古时多泛称东方为东州,南、北、西方为南、北、西州。如《楚辞》:“嘉南州之炎德兮’;《战国策》:“秦穆公一胜而霸西州”;《三国志·魏书·郑浑传》 裴注引张璠《汉纪》:东汉郑泰称董卓“出自西州”,又说“东
即今广东中山市东南沙岗。清光绪《广州府志》卷69:香山县“墟市”有沙岗墟。
宋置,属沙县。在今福建沙县南。明初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