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阴县
①秦置,属会稽郡。治所即今浙江绍兴市。以在会稽山之北而得名。东汉永建四年(129)为会稽郡治。南朝陈与会稽县同为会稽郡治。隋开皇九年(589)废。唐武德七年(624)复置,次年废。垂拱二年(686)复置,大历二年(767)又废。七年(772)又置,元和七年(812)再省。十年(815)复置,与会稽县同为越州治。南宋为绍兴府治。元为绍兴路治。明、清为绍兴府治。1912年与会稽县合并为绍兴县。
②金大定七年(1167)改河阴县置,属应州。治所在今山西山阴县东南二十五里山阴城镇。贞祐二年(1214)升为忠州。蒙古至元二年(1265)废,后复置。清属大同府。民国初属山西雁门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1949年移治岱岳镇(今山阴县)。
(1)古旧县名。秦置,治今浙江省绍兴市。属会稽郡。东汉永建四年(129年)为会稽郡治。因处会稽山之阴(北)而得名。隋开皇九年(589年)改会稽县。唐武德七年(624年)析会稽县复置,与会稽县同城而治。后历为越州、会稽郡、绍兴府、绍兴路治所。1912年两县合并,改绍兴县。(2)今县名。在山西省北部、内长城雁门关外。属朔州市。面积 1658 平方千米。人口21.8万。辖4镇、10乡。县人民政府驻岱岳镇。唐为马邑县地,辽置河阴县,初属朔州,后属应州。金大定七年(1167年)改名山阴县,治今县南故驿村北。因县境在佛宿山之北得名,清光绪《山西通志》:“辽河阴县,以县在桑干之南。水南曰阴,故曰河阴。其后更名山阴,以在复宿山之北。”复宿山即佛宿山。贞祐二年(1214年)升为忠州,属西京路。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并入金城县,后于今山阴城复置山阴县。明、清均属大同府应州。1914年属雁门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1937年县治移至今址。1949年属察哈尔省雁北专区。1952年改属山西省雁北专区。1958年与应县并为山阴县,属晋北专区。1959年恢复原制。1961年复属雁北专区。1967年属雁北地区。1989年属朔州市。地处大同盆地西南部。桑干河、黄水河、木瓜河、元子河流经境内。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农产以玉米、小麦、谷子、莜麦、马铃薯、豆类、油料作物为主。矿产有煤、铁、铝土、石灰石、方解石、大理石、石英、钾长石、黑云母等。工业有煤炭、炼焦、冶金、电力、食品、化工、建材、针织等。同蒲铁路和208国道经此。名胜古迹有古长城、旧广武城、汉墓群、哺乳化石群、王家屏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