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岭南道

岭南道

①唐贞观元年 (627) 置,为全国十道之一。辖境相当今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云南南盘江以南及越南北部地区。开元二十一年 (733) 置岭南道采访处置使,治所在广州 (今广东广州市)。为十五道之一。以在五岭之南而名。乾元元年 (758)废,但作为地理区划一直沿用至五代。

②1914年依前南韶连道改置,属广东省。治曲江县 (今广东韶关市)。辖境约当今广东连山、连南、阳山、英德、翁源、始兴以北地区。1920年废。


(1)唐贞观十道、开元十五道之一。以在五岭之南得名。贞观元年(627年)置。开元时治广州(今广东广州市)。范围约当今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大部、云南省南盘江以南及越南北部地区。乾元元年(758年)废。但其作为地理区划直至五代仍被沿用。(2)1914年6月以清末南韶连道区域置,治曲江县(今广东韶关市)。属广东省。辖曲江、南雄、始兴、乐昌、仁化、乳源、英德、翁源、连县、阳山、连山等县。辖区约当今广东省连山、连南、阳山、英德、翁源等县市以北地区。1920年废。


猜你喜欢

  • 阳水

    ①指今山东青州市之南阳水、北阳水。《水经·淄水注》:长沙水“出逢山北阜,世谓之阳水也”。又说:“后人堨断令北注浊水,时人通谓浊水为阳水,故有南阳、北阳水之论。”②亦名建水、建阳水。即今湖北荆门市南之新

  • 洛原郡

    北周天和二年 (567) 置,属泸州。治所在富世县 (今四川富顺县)。辖境相当今四川富顺县、自贡市及隆昌县西境。隋开皇三年 (583)废。

  • 下城父

    又名下城父聚。在今安徽涡阳县西北。《史记·陈涉世家》:秦二世二年(前208),“陈王之汝阴,还至下城父,其御庄贾杀以降秦”。即此。《清一统志·颍州府一》:下城父聚,“《旧志》:以近故城父县,故加下”。

  • 三岔溪

    即今四川筠连县东南三十里巡司镇。明置巡司于此。

  • 下窑隘

    在今江西赣县南。《方舆纪要》卷87赣州府赣县:下窑隘“在府南。《志》云,府南又有文潭隘,俱路出信丰县”。

  • 卜鲁兀卫

    明永乐八年(1410)置,属奴儿干都司。治所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东岸博戈罗茨科耶附近。后废。明永乐八年(1410年)置,治今俄罗斯境内黑龙江下游右岸博戈罗茨科耶附近。隶奴儿干都司。后

  • 登仕堡子

    即今辽宁法库县西南登仕堡子镇。清光绪 《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 铁岭县图: 西南有登仕堡。

  • 双柏岭

    在今浙江淳安县(排岭镇)西北十里。《方舆纪要》卷90淳安县:双柏岭在“县东二十里。其并峙者曰真坞岭,当往来驿道,崎岖连亘”。

  • 东势镇

    即今台湾省台中县东之东势镇。原名东势角。日本占领期间于1920年设东势街。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东势镇。据张荣楼、李梦愚编《台中县志稿·台中县乡镇地名的掌故》 说,因居本县东方角落,所以叫做“东势

  • 却月城

    ①在今安徽和县南西梁山。《清一统志·和州》 “遏狐城”条“却月城在州南天门山顶。刘宋时王元谟所筑”。②亦名夏口城、沔口城。东汉建安中刘表将黄祖筑。在今湖北武汉市汉口城区西南。《水经·江水注》:“沔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