崞山
在今山西浑源县西北二十里。《魏书·世祖纪》: 北魏太平真君二年 (441),“葬惠太后于崞山”。
古山名。在今山西省浑源县西北。西汉以此山名县。北魏太平真君二年(441年),葬惠太后于崞山;又太和元年(477年),孝文帝如白登,又如崞山。均即此。
在今山西浑源县西北二十里。《魏书·世祖纪》: 北魏太平真君二年 (441),“葬惠太后于崞山”。
古山名。在今山西省浑源县西北。西汉以此山名县。北魏太平真君二年(441年),葬惠太后于崞山;又太和元年(477年),孝文帝如白登,又如崞山。均即此。
宋置,属怀安县。在福建闽侯县西北寨上。明属侯官县。《方舆纪要》卷96福州府“五县砦”引《志》云:“司旧属怀安县,接闽县、侯官、古田、闽清凡五县界,因名。”宋至明均置巡司于此。清雍正十二年(1734)废
在今内蒙古河套北塞外。《资治通鉴》: 唐会昌二年 (842),河东奏: “回鹘兵至横水,杀掠兵民,今退屯释迦泊东。” 李德裕上言: “释迦泊西距可汗帐三百里”。胡三省注: “乌介时移帐保错子山。”
即昆嵛山。在今山东半岛莱阳市东至荣成市成山角间。元于钦 《齐乘》 卷1: “ 《仙经》 云: 姑余山,麻姑于此修道上升,余址犹存,因名姑余。后世以姑余、昆嵛声相类,因讹为昆嵛然。”
北宋置,属归安县。即今浙江湖州市西南五十四里埭溪镇。以临施渚为名。宋设税课局于此,元又置巡司。清后改名埭溪镇。
在今湖北潜江、洪湖、仙桃三市境。《清一统志·安陆府》:夜汊河“在潜江县西南。《县志》:分汉水西南流, 谓之大泽口”。 民国《湖北通志》卷11潜江县:夜汊河“案大泽口已淤。今汉水分流, 自吴家改口入县境
在今河北大名县南旧治乡。北宋政和六年(1073) 移大名县于此。金废为镇。明永乐九年(1411) 复为大名县治。清乾隆二十三年 (1758) 废为镇。
清康熙二十五年 (1686) 以同安县嘉禾屿等地置,属泉州府。治所即今福建厦门市。辖今厦门岛。1842年中英 《南京条约》 签订后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1913年废厅改为思明县。清康熙二十五年(16
和硕特西后旗的俗称。在今青海都兰县西南雄曲卡一带。
在今山西沁水县西南。《寰宇记》卷44沁水县:“东辅山在县西南九十二里。其山及西辅山与析山相连,有若相辅之势。”
北宋置,属什邡县。即今四川什邡县西南二十里马井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