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嵯峨山

嵯峨山

①又名嵯峨寨。在今安徽太湖县东南。《寰宇记》 卷125太湖县: “嵯峨山在县南七十里。”《清一统志·安庆府一》: 嵯峨山 “在太湖县南……《县志》: 在县南四十里。嶙峋多石”。

②在今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南二十里。《明一统志》 卷87元江军民府: 嵯峨山 “中峰嵯峨,状如卓旗,飞舞翔动”。

③一名雕山。在今陕西绥德县西南。《方舆纪要》卷57绥德州: 嵯峨山 “在州城西南。其山层累迭出,状如鹘雕”。

④即嶻嶭山。今陕西泾阳县西北,与三原、淳化二县交界处之嵯峨山。《汉书· 司马相如传》 注:“嶻嶭山即今所谓嵯峨山也。” 《清一统志·西安府一》 引 《泾阳县志》: “嵯峨在县北四十里,东抵青谷,西抵冶谷,亘二十里。上有三峰。” 苻秦尝置三原护军于此。唐德宗崇陵在其南麓。


(1)在陕西省中部,处三原、泾阳、淳化三县交界处。呈东西走向,为渭河平原北侧北山组成部分。以山势高峻得名。最高峰海拔1422米。山体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喀斯特地貌发育较好。坡形陡峭,多深谷。石灰石量大、质好,已开采利用。南麓有唐德宗李适崇陵。(2)即“嵖岈山”。


猜你喜欢

  • 章历县

    1945年8月山东革命根据地由章丘县胶济铁路以北地区与历城县东北部析置,治章丘城 (今山东章丘市西北绣惠镇)。1953年撤销,并入章丘县。旧县名。山东解放区设。1945年由章丘县西北部及历城县部分地区

  • 陈山

    ①在今浙江平湖市东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91平湖县:陈山“高八十余丈,周十五里。山有龙湫,一名龙湫山。旧置烽堠于山上”。②即今福建沙县西南陈山。《方舆纪要》卷97沙县:陈山在“县西南二十里。山本尖耸

  • 葵丘县

    1936年河南革命根据地由宁陵、睢县二县合置,治所即今河南睢县。1937年撤销,复置宁陵、睢县。1936年由宁陵、睢两县合置。治今河南睢县驻地城关镇。1937年裁撤,分别复置宁陵、睢两县。

  • 听讼观

    三国魏洛阳楼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中。《三国志·魏书·明帝纪》:太和三年(229),“改平望观曰听讼观。帝常言‘狱者,天下之性命也’,每断大狱,常幸观临听之”。本名平望观。北魏置,在今河南省洛

  • 黄连埠

    在今安徽肥东县北境。《宋史·刘锜传》:南宋绍兴十一年 (1141),刘锜率兵抗金,收复庐州,而濠州告急,“锜趋黄连埠援之”。即此。在今安徽省肥东县东北。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濠州告急,张俊等趋

  • 凤台县

    ①清雍正六年(1728)置,属泽州府。治所即今山西晋城市。1914年改晋城县。②清雍正十一年(1733)析寿州东北境置,为凤阳府治。治所在寿州(今安徽寿县)城内。同治四年(1865)迁今安徽凤台县。嘉

  • 辉特旗

    又称西路辉特旗。清乾隆三十年(1765) 设,外蒙古扎萨克图汗部所属十九旗之一。驻地在今蒙古国戈壁阿尔泰省西北部哈萨格图吉尔戛兰。古旧旗名。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以额鲁特部辉特族置。为扎萨克图汗部

  • 聚源场

    即今四川都江堰市东南聚源镇。民国 《灌县志》 卷2: 聚源场 “亦名新场,在治东十七里,当进省通衢”。

  • 梅铺

    在今湖北郧县城东北四十八里梅铺。1975年在石灰岩溶洞 (又称龙骨洞) 中发掘出三颗猿人牙齿化石,齿冠完好。时代早于北京猿人,为我国第五个猿人化石发现地点。

  • 社稷坛

    明永乐十九年(1421)建,在今北京市中山公园内。为明、清帝王祭祀社(土地神)稷(五谷之神)祈祷丰年的场所。每年春秋仲月上戊日请致祭。坛中央有一方形石柱,名社主石,也名江山石,象征江山永固。19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