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巴渠县

巴渠县

①南朝宋置,属巴渠郡。治所在今四川宣汉县东北下八乡(下八庙场)。《寰宇记》卷137巴渠县:“以境在巴州宕渠内,故为巴渠县。”隋开皇初废。唐永泰元年(765)复置,属通州。太和三年(829)属开州,四年(830)又属通州。宋属达州。《元史·杨文安传》:中统三年(1262),“军于巴渠”。即此。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废。

②南朝宋武帝时置,属巴东郡。治所在今四川开县东北大进镇。《水经·江水注》:清水“源出西北巴渠县东北巴岭南獠中,即巴渠水也”。县取巴渠水为名。北周天和元年(566)改为万世县。


古县名。南朝宋置,治今重庆市开县东北。属巴东郡。隋开皇初废。唐永泰元年(765年)复析石鼓县置。属通州。太和三年(829年)属开州。次年属达州。宋因之。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废入达州。


猜你喜欢

  • 吴会

    ①古地区名。指今江浙一带。《后汉书·蔡邕传》:“亡命江海,远迹吴会。”《文选》第29曹丕《杂诗》:“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南宋范成大《吴郡志》卷48:“吴本秦会稽郡,后汉分为吴、会稽二郡。后世指两

  • 一拉溪

    亦作伊拉齐街。即今吉林永吉县西北一拉溪镇。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5吉林府《屯镇》:正西“八十里伊拉齐街。街东西有石桥各一”。民国熊知白《东北县治纪要》吉林永吉县: “县属一拉溪,在县市往伊通道路上。”

  • 安勒山

    一名布射山,又名飞布山。在今安徽歙县北二十里。《三国志·吴志·贺齐传》:“歙贼帅金奇屯安勒山。”《元和志》卷28歙县:布射山“一名勤山,在县北二十里。《吴志》:歙贼金奇万户屯于此”。

  • 东岸镇

    ①北宋置,属上蔡县。即今河南上蔡县东北六十里东岸乡。②即今安徽宁国县西南东岸乡。明嘉靖《宁国县志》卷2:东岸市在“县西五十里”。清道光《安徽通志》卷27宁国县:东岸镇在“县西五十里”。在广东省高州市北

  • 阿坝

    明、清松潘县黄胜关外上中下三阿坝部落合称。在今四川阿坝县境。阿坝,藏语意为“阿里人居住的地方”。清嘉庆《四川通志》卷90雍正元年(1723)四川提督岳钟琪等“由黄胜关出口剿抚十二部落,招安阿坝、郎(隋

  • 海牛岛

    在今山东荣成市北。《寰宇记》 卷20文登县: “ 《郡国志》 云,不夜城北有海牛岛。无角紫色,足似龟,长丈余,尾若鲇鱼,性捷疾,见人则飞赴水。皮堪弓鞬,脂可燃灯。”

  • 金凤台

    (臺) 即曹操于邺城所筑 “三台” 之一“金虎台”。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北城西北隅。后赵石虎时因避讳改名 “金凤”。

  • 五虎山

    一名五虎门。即今福建连江县东南五虎岛。地处闽江入海口,五峰排列如虎,故名。《明史·汤和传》: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汤和自明州(今浙江宁波市)渡海攻福州,奄至五虎门,即此。明郑和下西洋亦经此。古岛

  • 八苏木

    即今内蒙古卓资县东北八苏木乡。清同治间属蒙古族原正红旗第八苏木,故名。1949年为正黄旗驻地。

  • 五龙潭

    在今河北任丘市北。《方舆纪要》卷13任丘县:五龙潭在“县北十一里。县西十八里为白龙潭,水皆渊渟,大旱不竭”。又称灰湾泉。在山东省济南市旧城西门外,南距趵突泉约500米。由5处泉水汇注而成,水深数尺,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