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平原郡

平原郡

①西汉初置,治所在平原县(今山东平原县西南二十五里张官店)。辖境相当今山东平原、陵县、禹城、齐河、临邑、商河、惠民、阳信等市县地。东汉永宁元年(120)改为平原国。建安十一年(206)复为郡。三国魏黄初三年(222)又改为国,七年(226)复为郡。西晋改为国,南朝宋又改为郡。北魏废。

②东晋侨置,治所在梁邹城(今山东邹平县东北)。北魏称为东平原郡。

③南朝梁置,属泷州。治所在泷乡县(今广东罗定市南百里)。隋开皇初废。

④北魏太和十一年(487)置,属济州。治所在聊城县(今山东聊城市东北二十五里)。辖境相当今山东聊城市及茌平、高唐等地。隋开皇初废。

⑤北魏置,属燕州。在今河北涿鹿县东南。《水经·㶟水注》:“涿水又东径平原郡南,魏徙平原之民置此,故立侨郡以统流杂。”即此。

⑥北魏置,属泾州。治所在阴槃县(今甘肃平凉市东南四十里泾水北岸)。辖境相当今平凉市东部。隋开皇三年(583)废。

⑦隋大业初改德州置,治所在安德县(今山东陵县)。辖境相当今山东德州、陵县、平原、宁津及河北吴桥、东光、交河等市县地。唐武德四年(621)复为德州。天宝元年(742)又改平原郡,乾元元年(758)改为德州。


(1)西汉置,治平原县(今山东平原县西)。辖境约当今山东省平原、陵县、禹城、齐河、临邑、商河、惠民、阳信及河北省吴桥等市县。东汉延平元年(106年)改为国,后复为郡,建和二年(148年)改为国,建安十一年(206年)复为郡。西晋复为国。南朝宋后为郡。北魏废。东汉末刘备曾以平原令领平原相。(2)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置,治聊城县(今山东聊城市东北)。隋开皇初废。(3)北魏置,治阴槃县(今甘肃平凉市东泾水南岸)。辖境相当今甘肃省平凉、镇原等市县大部分地区。隋开皇三年(583年)废。(4)南朝梁置,治龙乡县(今广东罗定市南)。辖今广东省罗定市一带。隋开皇初废。(5)隋大业初改德州置,治安德县(今山东陵县)。辖境约当今河北省泊头市以南,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以东,宁津县以西及古黄河以北地区。唐武德四年(621年)复为德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平原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德州。隋末李德逸起事于此。


猜你喜欢

  • 白漠

    在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四王子旗、察哈尔右翼后旗北部一带。《魏书·太祖纪》:登国五年(390),“冬十月,迁云中,讨高车豆陈部于狼山,破之。……(十二月)帝还次白漠”。《方舆纪要》卷44大同府:

  • 交河故城

    亦名崖儿城。在今新疆吐鲁番市西北二十里雅尔湖西。西汉时为车师国都。《汉书·西域传》:“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北魏时高昌国置交河郡于此。唐置交河县。元末城废。现存遗址主要是唐代及其以后的建筑。城依

  • 角山镇

    清置,属鄱阳县。即今江西波阳县南角山北麓角山前。

  • 无量河

    即今四川稻城、木里县境之水落河,为金沙江支流。清乾隆《卫藏通志》卷3金沙江:“入金沙江之水,有无量河……又东南入云南界。”

  • 阳蓬岭

    在今四川德昌县东南。《新唐书·地理志》:羌良驿“又经阳蓬岭百余里至俄准添馆。阳蓬岭北巂州境,其南南诏境”。古山名。即今四川省德昌县东南安宁河谷山岭。唐天宝末南诏与吐蕃以此分界,吐蕃占其北境,南诏占其南

  • 迷儿军

    元代西藏地名。《元史·百官志三·宣政院》 载: 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其属附见有迷儿军万户。藏文史籍 《汉藏史集》 载乌思藏十三万户中,迷儿军 (止贡) 为乌思地区 (前藏) 六个

  • 楼板镇

    金改楼板寨置,属崞县。在今山西原平市西二十五里楼板寨村。

  • 地里城

    亦作地理城。即今安徽阜南县南三十里地城镇。明正德《颍州志》卷1:地理城“在州南一百一十里汝水阳。相传元至顺壬申,同知归旸请添置县,名颍水。今寺基故城隍庙也。至正辛卯,刘福通作乱,流劫乡村,破烧县治,遂

  • 下良镇

    即今山西襄垣县北下良乡。《清一统志·潞安府》:下良镇“在襄垣县北三十里”。在山西省襄垣县东北部。面积174.4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驻下良村,人口2650。明嘉靖中置镇,1949年为襄垣县

  • 洪池

    即鸿池坡。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东二十里 (今偃师市西)。《魏书·咸阳王禧传》: 景明二年 (501),咸阳王谋反不决,“夜宿于洪池 (别墅),……将士所在追僖,僖自洪池东南走”。即此。久堙。在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