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郡
隋大业三年(607)改延州置,治所在肤施县(今陕西延安市东,延河东岸)。辖境相当今陕西延安、延川、宜川、志丹、子长、安塞等市县地。唐武德元年(618)改为延州,天宝元年(742)又改为延安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延州。
隋大业三年(607年)改延州置,治肤施县(今陕西延安市东北)。辖境约今陕西省延安、安塞、志丹、宜川、延长、延川、子长等市县地。唐武德元年(618年)复改延州。天宝、至德时又改延州为延安郡。
隋大业三年(607)改延州置,治所在肤施县(今陕西延安市东,延河东岸)。辖境相当今陕西延安、延川、宜川、志丹、子长、安塞等市县地。唐武德元年(618)改为延州,天宝元年(742)又改为延安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延州。
隋大业三年(607年)改延州置,治肤施县(今陕西延安市东北)。辖境约今陕西省延安、安塞、志丹、宜川、延长、延川、子长等市县地。唐武德元年(618年)复改延州。天宝、至德时又改延州为延安郡。
即今福建莆田县北大洋乡。《清一统志·兴化府》:大洋寨“在莆田县西北八十里万山中,东至福清,西至白沙,南至仙游,北至永福,地当冲要。明万历十七年,箐寇曾廷邦等啸聚为乱,未几就擒,置巡司。本朝乾隆五十四年
在今湖北麻城市西北。《魏书·司马悦传》:萧衍豫州刺史马仙琕等“于三关南六十里因山起城,名为竹敦”。《资治通鉴》:南朝梁天监三年(504),北魏取三关,“上遣马仙琕筑竹敦、麻阳二城于三关南。司马悦遣兵攻
在今云南姚安县东北五十里。《清一统志·楚雄府》:九鼎钟山“一名华山。峰峦有九,形如悬钟。春时花木茂盛,游人不绝”。
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北。《方舆纪要》 卷88赣州府赣县: 蛤湖山 “在府西北三十里。一名三阳山。上有三峰,下有龙湫,与崆峒相对,为郡城后屏”。
在今陕西安康市北。《清一统志·兴安府一》: 傅家河 “在安康县北二十五里。源出王莽山,南流入月河”。
在今四川万县市西二十里。《舆地纪胜》卷177万州:人存山“在州西四十里。亦名万户山”。《清一统志·夔州府一》:人存山“四面悬璧,周回数十里。亦名万户山”。
在今浙江慈溪市南龙南乡。宋 《嘉泰会稽志》 卷10引 《旧经》 云: “昔人迷失道,忽有二人执烛夹溪而行,因得路,故名烛溪。” 南宋时湖周一百五十里,明时减至周二十余里。《方舆纪要》 卷92余姚县:
即春秋郑牛首邑。在今河南通许县东北。《水经·渠水注》:“沙水又东南径牛首亭东。……俗谓之车牛城矣。”
在今贵州贵定县东北十里。《清一统志·贵阳府》:谷定山“亦谓之蔡苗山。《游名山记》:上有泉,悬崖飞下宛如玉虹,名曰飞泉”。
在今江苏南京市东二十里。宋《景定建康志》卷19:义沟渎“源出东青村下,入秦淮,长七里。溉田一百余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