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建始县

建始县

①三国魏置,属上庸郡。治所在今湖北竹溪县东。西晋改为微阳县。

②西晋泰始元年 (265) 置,属建平郡。治所在今湖北建始县东三十五里州基山下。明郭子章 《郡县释名》 四川卷下: “以其为汉巫县地,属建平郡,而始建邑也。” 太康五年 (284) 废。后复置。南朝宋元嘉中废。北周建德三年 (574) 复置,为业州及军屯郡治。隋大业初属清江郡。唐属施州。北宋徙治今建始县。明属四川夔州府。清属湖北施南府。民国初属湖北荆南道。1921年属施鹤道。1932年直属湖北省。

③东晋十六国后赵置,属建兴郡。治所在今河北威县东北。后废。《魏书·地形志》: 广宗郡广宗县有 “建始城”。


(1)古县名。三国魏置,治今湖北省竹山县。属上庸郡。西晋武帝时改置微阳县。(2)今县名。在湖北省西南部,北邻重庆市。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面积 2660 平方千米。人口50.9万。辖5乡、5镇。县人民政府驻业州镇。西晋泰始元年(265年)置建始县,治今县东棉花坝。取“建县伊始”之意。《郡县释名》四川卷下:建始县“以其为汉巫县地,属建平郡,而始建邑也”。属建平郡。南朝宋中叶废。北周建德三年(574年)复置。为业州及军屯郡治。隋开皇初废军屯郡。义宁二年(618年)复置业州。唐贞观八年(634年)废业州、属施州。宋移今治。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属四川夔州府。乾隆元年(1736年)还属施南府。1914年属荆南道,1921年属施鹤道,1927年直属省。1949年属恩施专区,1970年属恩施地区,1983年属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3年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33年曾成立建始县苏维埃政府。地处鄂西南山地。北部属巫山,南部属武陵山北缘。清江横贯南部。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主产玉米、小麦、稻、薯类、豆类,特产茶叶、油桐、油茶、生漆等。有煤、铁、硫黄、石灰石等矿。有卷烟、采矿、化工、建材、农机、制茶、食品等工业。209、318国道经此。名胜古迹有石柱观、朝阳观、十八革峰林、石通洞、建阳塔、龙骨水瀑布等。


猜你喜欢

  • 九里岭隘

    在今江西吉安县西。《方舆纪要》卷87吉安府庐陵县:九里岭隘“在府西七十里。山长九里,因名。其地平旷,近时常为营垒处”。

  • 阳渠

    又名千金渠。原围绕汉魏洛阳城(今河南洛阳市东北白马寺东)四周。传说周公所凿。东汉初王梁、张纯相继自今洛阳市西筑堰穿渠引谷水东流,经汉魏洛阳故城,至今偃师市东南入雒水,以通漕运。《水经·谷水注》:“《洛

  • 金炽山

    在今陕西蒲城县西北三十里丰山之西。唐宪宗景陵在此。

  • 福州卫

    明洪武二十一年 (1388) 置,属福建都司。治所在今福建福州市。为左卫、右卫、中卫的合称。清康熙五年 (1666) 废。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置,治今福建省福州市。属福建都司。清康熙五年(16

  • 约昌城

    在今新疆且末县南。北宋时地属于阗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境。北宋时地属于阗国。

  • 三道岭

    在今吉林省吉林市北。为邑人避暑之地。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8吉林府:三道岭在“城北二十三里”。

  • 鹿溪山

    在今湖北远安县西北。《舆地纪胜》 卷73峡州: 鹿溪山 “在远安县西六里鹿苑寺之侧。山皆鹿疃。梁居士陆法和云: ‘着脚名山多矣,未有如鹿溪者也’,遂栖隐焉。石龛犹存”。《方舆纪要》 卷78远安县 “亭

  • 隘洞江

    指今广西东兰县境之红水河。《明史·地理志》 东兰州: “东南有隘洞江,一名都泥江,又名红水河,又名乌泥江。”

  • 宝城

    即隋唐东都皇城。在今河南洛阳市隋唐故城中。《资治通鉴》 隋大业十一年 (615) 载: “有二孔雀自西苑飞集宝城朝堂前。” 胡三省注: “皇城盖即隋之宝城。”

  • 细河

    ①即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纳林河。《清一统志 ·鄂尔多斯》: 细河 “在右翼前旗西南二百十里。蒙古名纳林河。源出托里泉,南流会哈柳图河”。②即今辽宁本溪市西南细河。太子河支流。《清一统志 ·奉天府一》: 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