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建始县

建始县

①三国魏置,属上庸郡。治所在今湖北竹溪县东。西晋改为微阳县。

②西晋泰始元年 (265) 置,属建平郡。治所在今湖北建始县东三十五里州基山下。明郭子章 《郡县释名》 四川卷下: “以其为汉巫县地,属建平郡,而始建邑也。” 太康五年 (284) 废。后复置。南朝宋元嘉中废。北周建德三年 (574) 复置,为业州及军屯郡治。隋大业初属清江郡。唐属施州。北宋徙治今建始县。明属四川夔州府。清属湖北施南府。民国初属湖北荆南道。1921年属施鹤道。1932年直属湖北省。

③东晋十六国后赵置,属建兴郡。治所在今河北威县东北。后废。《魏书·地形志》: 广宗郡广宗县有 “建始城”。


(1)古县名。三国魏置,治今湖北省竹山县。属上庸郡。西晋武帝时改置微阳县。(2)今县名。在湖北省西南部,北邻重庆市。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面积 2660 平方千米。人口50.9万。辖5乡、5镇。县人民政府驻业州镇。西晋泰始元年(265年)置建始县,治今县东棉花坝。取“建县伊始”之意。《郡县释名》四川卷下:建始县“以其为汉巫县地,属建平郡,而始建邑也”。属建平郡。南朝宋中叶废。北周建德三年(574年)复置。为业州及军屯郡治。隋开皇初废军屯郡。义宁二年(618年)复置业州。唐贞观八年(634年)废业州、属施州。宋移今治。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属四川夔州府。乾隆元年(1736年)还属施南府。1914年属荆南道,1921年属施鹤道,1927年直属省。1949年属恩施专区,1970年属恩施地区,1983年属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3年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33年曾成立建始县苏维埃政府。地处鄂西南山地。北部属巫山,南部属武陵山北缘。清江横贯南部。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主产玉米、小麦、稻、薯类、豆类,特产茶叶、油桐、油茶、生漆等。有煤、铁、硫黄、石灰石等矿。有卷烟、采矿、化工、建材、农机、制茶、食品等工业。209、318国道经此。名胜古迹有石柱观、朝阳观、十八革峰林、石通洞、建阳塔、龙骨水瀑布等。


猜你喜欢

  • 建安堡

    在今陕西榆林市东北十里大河塔乡。明成化十年 (1474) 巡抚余子俊设置,为榆林卫东路九堡之一。清有都司驻守。

  • 割髭岭

    一作割须岭。在今河北元氏县西北七十里。《方舆纪要》 卷14作割髭岭。《清一统志·正定府一》: 割鬚岭 “相传汉光武驻跸元氏,尤来、大抢之徒,皆割鬚变帽,由此遁去,因名”。

  • 阳平关

    ①在今陕西勉县西十里老城乡。《后汉书·刘焉袁术吕布列传》:张鲁“在汉川垂三十年,闻曹操征之,至阳平,欲举汉中降。其弟卫不听,率众数万,拒关固守”。李贤注引《周地图记》曰:“褒谷西北有古阳平关。”即此。

  • 浅水原

    亦名鹑觚原。在今陕西长武县北浅水村一带。《元和志》 卷 3 宜禄县: 浅水原 “即今县理所。……武德元年,(薛) 举寇泾州,屯兵于安定县之折墌城,太宗亲征,相守六十余日,会举死,其子仁杲统其众,并羌胡

  • 泰州市

    1949年当地解放后由泰县析置,隶苏北行署区。治泰州城 (今江苏泰州市)。1949年4月至1950年苏北行署区驻此。1952年改属江苏省。简称泰。在江苏省中部、新通扬运河两岸、南濒长江。面积5790平

  • 千墩镇

    亦作茜墩镇。即今江苏昆山市东南千灯镇。明景泰二年(1451)移石浦巡司驻此。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故居和墓地在此。1964年改为千灯镇。古镇名。又称茜墩镇。即今江苏省昆山市东南千灯镇。明景泰二年(145

  • 三里坝

    即今湖北建始县东三十六里三里坝镇。清同治《建始县志》卷2《场市》:东乡有“三里坝”。

  • 宗胡

    战国楚邑。在今安徽阜阳市。《史记·赵世家》: “商、於、析、郦、宗胡之地,夏路以左,不足以备秦。”古邑名。战国楚邑。在今安徽省阜阳市。因春秋胡国,胡姓之宗,故名宗胡。《史记·越世家》:“商、於、析、郦

  • 颍谷

    春秋郑地。在今河南登封市西南。《左传》:隐公元年 (前722),“颍考叔为颍谷封人”。《水经·颍水注》: “今颍水有三源奇发,右水出阳乾山之颍谷,春秋颍考叔为其封人。”

  • 盐川郡

    隋大业三年 (607) 改盐州置,治所在五原县 (今陕西定边县)。辖境相当今陕西定边县、宁夏盐池县和内蒙古鄂托克旗以南地。唐初改为盐州。隋大业三年(607年)以盐州改名,治五原县(今陕西定边县)。辖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