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弘农郡

弘农郡

①西汉元鼎四年(前113)置,治所在弘农县(今河南灵宝市北故函谷关城)。辖境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南、宜阳以西的洛、伊、淅川等流域和陕西洛水、社川河上游、丹江流域。东汉以后辖境逐步缩小。灵帝刘宏避讳改为恒农郡。西晋复为弘农郡。十六国前秦徙治陕城(今河南三门峡门市西陕县老城)。北魏拓跋弘天安元年(466)避讳改为恒农郡。永熙三年(534)析置西恒农郡,治所在恒农县(今河南灵宝市北故函谷关城)。北周改西恒农郡为弘农郡。隋初废。大业三年(607)复置,治所在弘农县(今灵宝市)。义宁元年(617)改为凤林郡。唐武德元年(618)改为鼎州,贞观八年(634)废入虢州。天宝元年(742)改虢州为弘农郡。乾元元年(758)复改为虢州。

②东晋成帝时侨置,治所在今江西九江市东。后改为弘农县。

③南朝宋侨置,属雍州。寄治五垄(今湖北襄阳县境)。西魏废。

④南朝宋明帝末侨置,属雍州,寄治五垄(今河南淅川县东南九十四里厚坡镇)。北魏改恒农郡。


西汉元鼎四年(前113年)置,治弘农县(今河南灵宝市北)。取弘大农桑为名。辖境相当今河南省黄河以南,宜阳以西的洛、伊、淅川等流域及陕西省洛水、杜川河上游、丹江流域。东汉灵帝后至北周,曾改名恒农郡。晋以后辖境渐小。隋初废,大业初复置,义宁元年(617年)改名凤林郡。汉设铁官。


猜你喜欢

  • 七里镇

    ①即今安徽石台县治。清道光《安徽通志》卷27石埭县:七里街在“县西一百五十里。为石埭故县”。②在今河南息县南七里冈。《金史·仆散安贞传》:兴定五年(1221),伐宋,“安贞出息州,军于七里镇”。即此。

  • 郁 (鬱) 即长官司

    明永乐四年 (1406) 置,属叠溪千户所。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较场乡团结村。《方舆纪要》 卷73叠溪所: 郁即长官司在 “所西十五里。……领松坪等五砦”。清初废。

  • 八步关

    明置,在今四川芦山县东北。《方舆纪要》卷72芦山县:八步关“在县东北五十里”。

  • 黄华水寨

    即今浙江乐清市南三十里黄华镇。《方舆纪要》 卷94乐清县: 黄华水寨 “在县西南盘石卫东三十里。东接大海、大小门、霓奥,南枕港口,乃温州之咽喉也”。

  • 水磨疃堡

    即今山西浑源县西南水磨疃村。《清一统志·大同府》 “荆家庄堡”条下:水磨疃堡“在(浑源)州西十八里”。

  • 源子港

    即今安徽枞阳县东汤沟镇。明设巡司于此。《方舆纪要》 卷26桐城县 “孔城镇” 条下: “又有汤镇,《志》 云: 县东百八十里有源子港巡司,地名汤沟。”

  • 东阁

    在今四川崇州市。唐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见寄》诗云:“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方舆胜览》卷52崇庆府有“东阁”。《清一统志·成都府二》:“东阁在简州。”

  • 范浦

    在今浙江杭州市城区艮山门外。宋 《乾道临安志》 卷2: “范浦镇,端拱元年置,隶仁和县。”《资治通鉴》: 唐景福二年 (893),钱镠新筑罗城 “自钱唐湖、霍山、范浦,凡七十里”。即此。在今浙江省杭州

  • 黄道婆墓

    在今上海市徐汇区龙华镇东湾村。古称乌泥泾。黄道婆 (约1245—?) 宋末至元代人。年轻时流落海南岛,向黎族人民学会了先进的纺织技术,年老回到故乡,将技术传授给家乡农民,并改革弹棉、纺车等工具。元时松

  • 北茭镇

    明洪武二十年(1387)改荻芦寨置,属连江县。即今福建连江县东北北茭。《方舆纪要》卷96福州府连江县:北茭镇在“县东北百十里,西北至罗源县八十里。本名荻芦镇,宋时水砦盖设于此。元为荻芦巡司。洪武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