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弱水

弱水

①在古代,凡水道水浅,或不通舟者,人们往往认为是弱水不能胜舟,名为 “弱水”。古籍中所载弱水甚多: (1) 《尚书· 禹贡》 雍州: “弱水既西。”“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上源指今甘肃山丹河,下游既今山丹河与甘州河合流后的黑河,入内蒙古境后,称额济纳河。(2) 《山海经·西山经》: 劳山 “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指今陕西北部洛水上游一条支流。(3) 《山海经·大荒西经》: 昆仑之丘 “其下有弱水之渊”。《史记·大宛列传》: “安息长老传闻条支有弱水西王母。” 《后汉书·西域传》: 大秦国 “西有弱水流沙,近西王母所居处。” 所指皆在西方绝远处。(4) 《汉书·地理志》 金城郡临羌县: “西有须抵池,有弱水、昆仑山祠。” 《晋书·乞伏炽磐载记》: 东晋义熙末,“讨吐谷浑觅地于弱水南,大破之。觅地率众六千降于炽磐,署为弱水护军”。当在今青海省东部。(5) 《后汉书·东夷传》: 夫余国 “北有弱水”。《晋书· 四夷传》: 肃慎氏 “北极弱水”。当指今黑龙江。(6) 《魏书· 太祖纪》: 泰常三年 (418),“帝自长川诏护高车中郎将薛繁率高车、丁零十二部大会众北略,至弱水”。《资治通鉴》: 南朝宋元嘉六年 (429),“柔然纥升盖可汗既走……魏主循栗河西行,至菟园水,分军搜讨。……魏主循弱水西行,至涿邪山”。当指今蒙古国西部鄂尔浑河支流土拉河。(7) 《新唐书·西域传》: 东女国 “有弱水南流”。当在今青海或西藏境。

②古代小说也有弱水传说。东方朔著 《十洲记》:“凤麟州在西海之中央,地方一千五百里。洲四面有弱水绕之。鸿毛不浮,不可越也。”


(1)古水名。(1)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两《唐书·北狄传》:贞观初以奚阿会部为弱水州,州名即得自此水。(2)在今黑龙江省境内。《后汉书·东夷传》:夫余国“北有弱水”;《晋书·四夷传》:肃慎氏“北极弱水”,即此。(3)约在今西藏自治区或青海省境内。《唐书·西域传》:东女国“有弱水南流”,即指此水。(4)即今陕西省洛河上游支流。《山海经·大荒西经》:“劳山,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即指此。(5)在今青海省东部。《汉书·地理志》金城郡临羌县:“西北至塞外,有弱水昆仑山祠。”《晋书·西秦载记》:义熙年间击吐谷浑于弱水南,皆即此。(6)又作娑夷水。即今克什米尔西北部吉尔吉特附近印度河北岸支流。唐天宝六载(747年)高仙芝进攻小勃律,率军至此。(7)《资治通鉴》:北魏神䴥二年(429年)击柔然,“魏主循弱水西行,至涿邪山。”当在今蒙古国南部。(2)今水名。又称额济纳河。在甘肃省西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黑河自金塔县天仓到额济纳旗湖西新村段的别称。长约700千米。《尚书·禹贡》雍州:“弱水既西”;导水:“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即此。《说文》作溺水。《西域水道记》:“额济纳即《元史》之亦集乃。蒙古语,额济纳,幽隐也。”


猜你喜欢

  • 大巫山

    即巫山。在今四川东部。《水经·江水注》:江水径新崩滩,“其下十余里有大巫山”。光绪《巫山县志》卷6:大巫山“一名大丹山。县东三十里”。

  • 土喇河

    又作土拉河、土兀剌河。即今蒙古国境内图拉河。明洪武五年(1372)李文忠败元太师哈剌章于此。古水名。又作土赖河、土拉河、图拉河。即今蒙古国境内土拉河。明洪武五年(1372年)李文忠进败元太师哈喇章、永

  • 黄连山

    在今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南。《隋书·地理志》: 连山县 “有黄连山”。《元和志》 卷29桂阳县: 黄连岭 “在县西南一百五十里”。《清一统志 ·连山厅》: 黄连山,“ 《旧志》: 在县南四十里。产黄

  • 齐亦集

    即今河南原阳县东齐街乡。明嘉靖《阳武县志》卷1《市集》:“齐亦集,去县四十里。”清尹耕云《豫军纪略》卷2:咸丰十一年(1861)四月,“贼踞阳武之齐亦集”。

  • 羊膊岭

    亦名大分水岭。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北二百四十里,为岷山支脉。岷江西支发源于此。《水经·江水注》:“《益州记》曰:大江泉源,即今所闻,始发羊膊岭下,缘崖散漫,小水百数,殆未滥觞矣。东南下百余里至白马岭,而历

  • 刘河

    亦作浏河。即娄江。在今江苏昆山、太仓市境内。

  • 巫山人遗址

    在今四川巫山县西南庙宇镇东北六里龙骨坡。1985—1988年在此发现古人类化石(门齿和两齿的下颌骨),科学测定为距今201—204万年。又发现人类祖先近亲,距今248万年十多种巨人化石,以及中国黑熊、

  • 四奇山

    在今云南大姚县南七里。《方舆纪要》卷116大姚县:四奇山“有四峰高耸”。

  • 白泥市

    即今广东三水市南白坭镇。雍正《广东通志》卷18:三水县有白泥墟。清有外委把总驻守。

  • 青牛山

    ①在今内蒙古兴和县西北。《魏书·太祖纪》: 天赐三年 (406),“八月甲辰,行幸犲山宫,遂至青牛山。丙辰,西登武要北原”。②在今四川丰都县东长江北岸。明曹学佺 《蜀中名胜记》 卷19: “ 《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