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成安县

成安县

①西汉置,属陈留郡。治所在今河南民权县东北。东汉废。

②北齐置,属清都尹。治所即今河北成安县。北周属魏郡。唐属相州,天祐二年(905)改名斥丘县。五代唐复名成安县。北宋属大名府。金属洺州。蒙古至元二年(1265)废入滏阳县。后复置,属磁州。明属广平府。民国初属直隶大名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


(1)古县名。(1)西汉置,治今河南省汝州市东南。属河南郡。东汉建武二年(26年)后废。(2)西汉置,治今河南省杞县东。属陈留郡。东汉废。(3)西汉置,治今河南省民权县东北。后废。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复改考城县置,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复改为考城县。(2)今县名。在河北省南部。属邯郸市。面积485平方千米。人口36.5万。辖4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成安镇。春秋为晋乾侯邑。战国赵王歇封陈余为成安君,遂有成安名;一说因其地多斥卤,取“治成而民安”之意而名。秦属邯郸郡。汉置斥丘县,治今县东南,属魏郡。东魏斥丘县省入临漳县。北齐析邺县(原名临漳县)置成安县,治今临漳县西南邺镇,后移今址,属清都尹。隋先属相州,后属魏郡。唐天祐二年(905年)更名斥丘县,属相州。五代后唐复名成安县。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洹水县省入。金属洺州。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成安县省入滏阳县,旋复置,属广平路磁州。明洪武初废成安县,四年复置,属广平府。清因之。1913年属直隶省冀南道,次年属大名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1941年属晋冀鲁豫边区。1949年属邯郸专区,1949年成磁县并入,1958年并入磁县,1961年复设成安县。1968年属邯郸地区。1993年划归邯郸市。地处河北平原南部,地势低平。西部有黄河故道,中东部有漳河沙丘带四条。属南温带湿润气候。农产小麦、玉米、棉花。为国家优质棉出口基地县。有纺织、电子、机械、化工、服装加工等工业。邯常铁路及邯大、峰大、成肥等公路经县境。古迹有凤凰台、二祖塔、赵长城遗址等。


猜你喜欢

  • 二陵

    即二崤。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北六十里。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前628),蹇叔哭曰:“晋人御师必于殽, 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杜注:“此道在二殽之间南谷

  • 元寿县

    南朝宋武帝置,属宋熙郡。治所在今四川旺苍或苍溪县境。隋废。

  • 勋掌城

    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北二十四里勋掌村。《资治通鉴》: 南朝陈天嘉四年 (北齐河清二年,563),“斛律光督步骑二万,筑勋掌城于轵关西”。胡注: “ 《五代志》: 轵关,在河内郡王屋县。”在今河南省济源市西

  • 祥州

    ①北宋政和三年 (1113) 置,治所在庆符县(今四川高县西北庆符镇)。《方舆纪要》 卷70庆符县: 迎祥山 “宋置祥州以此名”。辖境相当今四川高县西北地。宣和三年 (1121) 废。②辽兴宗时以铁骊

  • 八掌溪

    在今台湾省嘉义、台南二县界上。源出嘉义县东北阿里山奋起湖,西南流至布袋镇南入台湾海峡。清蒋毓英《台湾府志》卷3:“八掌溪自鹿子埔山东南出,西过上茄冬之北,诸罗山之南,又西过小龟佛山,逶逦数里,汇于猴树

  • 石镜山

    ①在今浙江临安县城南。《新唐书·地理志》:杭州临安县“有石镜山”。《寰宇记》卷93临安县:石镜山,“按《山川记》云:临安县有石镜,在山之东峰。又《郡国志》云:径二尺七寸,其光照如镜之照物,分毫不差”。

  • 榆林塞

    亦名榆溪塞。在今内蒙古河套北。秦始皇时蒙恬北取今河套地,树榆为塞,故名。《史记·卫将军列传》: 汉武帝时,“车骑将军 (卫) 青度西河至高阙……遂西定河南地,按榆谿旧塞”。《集解》: “ 《水经》 云

  • 大隆洞溪

    即今台湾省台北县东北基隆河。《清史稿·地理志》 台北府:“大隆洞溪出基隆厅东鸡笼山,合一水西流注之。又西北,分流复合,经沪尾港入于海。”

  • 杂道长官司

    明洪武六年(1373)置,属天全六番招讨司。治所在今四川泸定县北大渡河东岸岔道。《明史·四川土司传》:正统三年(1438),“岩州长官司让达作乱,侵杂道诸边,杂道长官安白诉于朝。帝命四川三司往谕之,皆

  • 逻娑川

    即今西藏拉萨。《新唐书·吐蕃传》: “其赞普居跋布川,或逻娑川。” 又 《册府元龟》 卷963《外臣部》 “才智仲琮” 条云: “吐蕃土风寒苦,物产贫薄。所部逻婆 (当作娑) 川,唯有杨柳,人以为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