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
1949年由江都县析置,属苏北行署区。治所即今江苏扬州市。1950年后苏北行署驻地移此。1952年改属江苏省。
简称扬,别称广陵。在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全市面积 6658 平方千米(市辖区 1034 平方千米)。人口453.6万(市辖区112.5万)。辖广陵、邗江、维扬3区和宝应县,代管高邮、江都、仪征3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维扬区。战国时为广陵邑。秦置广陵县。后历为国、郡、州、路、府等治所。西汉初为荆国、吴国,景帝四年(前153年)改名江都国,并置江都县。武帝元狩三年(前120年)改广陵国。东汉建武中改为广陵郡。三国魏迁治淮阴县。东晋还治广陵。南朝宋元嘉八年(431年)为侨南兖州治。北齐改东广州,又为广陵、江阳郡治。陈复为南兖州。北周改吴州。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郡,改州为扬州,是为三国吴以后置于今南京市之扬州移今市之始。开皇十八年改广陵县为邗江县,大业初废州改为江都郡,改县为江阳,又移江都县于今市。唐武德三年(620年)改为兖州,七年改邗州,九年复为扬州。天宝初改广陵郡,乾元初复为扬州。五代初杨行密称吴王,都于此,改为江都府。南唐复改江阳县为广陵县。宋称扬州,省广陵县入江都县。元置扬州路。元末朱元璋改淮海府、维扬府,旋称扬州府。清仍称扬州府。1912年废府留江都县。1914年属淮扬道,1927年直属江苏省。1949年析江都县城厢置市。1951年改由苏北行署区直辖。1953年属扬州专区,为扬州专署驻地。1954年为省辖市(地级)。1958年复属扬州专区。1970年为扬州地区行政公署驻地。1983年扬州地区撤销,改设地级扬州市;原扬州地区所属泰州市和江都、邗江、泰县、高邮、靖江、宝应、泰兴、兴化、仪征九县划入。1986年仪征县改市,1987年兴化县改市,1991年高邮县改市,1992年泰兴县改市,1993年靖江县改市。1994年江都县改市,泰县改姜堰市。1996年泰州市升设地级市,将泰兴、靖江、兴化、姜堰四县级市划归泰州市。2000年邗江县改区。地处江淮之间,京杭运河、通扬运河、新通扬运河等流经境内。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市郊农产以稻、小麦、油菜籽、棉花为主,并产蚕茧、茶叶、花卉、竹木。水产养殖业较发达。自古为淮盐总汇,商业发达。有机械、造船、冶金、纺织、化学、电子、仪表、建材、食品等工业。以产酱菜、玉器、漆器、绢花著名。长江、京杭运河、通扬运河和宁通、京沪高速公路、328国道等为交通干道。市境南部建有润扬公路大桥。有扬州大学等高等学校。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有瘦西湖、大明寺、个园、何园、唐城遗址、文昌阁、史可法祠墓、文峰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