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木卒西木卒池
即今西藏吉隆县东南之佩枯错。《清一统志 ·西藏》 载: 拉木卒西木卒池 “在阿里宗城东北一百二十里。池广二百二十里,其形南北长。南受四水,北受一水”。
即今西藏吉隆县东南之佩枯错。《清一统志 ·西藏》 载: 拉木卒西木卒池 “在阿里宗城东北一百二十里。池广二百二十里,其形南北长。南受四水,北受一水”。
元大德六年(1302)改南剑路置,属江浙行省福建道宣慰司。治所在南平县(今福建南平市)。辖境相当今福建南平市和沙、金两溪中下游及尤溪流域。明洪武元年(1368)改为延平府。境内负山阻水,形势险要,古有
即今四川筠连县东南三十里巡司镇。明置巡司于此。
在今湖北武汉市西南汉南区长江岸。《明史·地理志》 汉阳县:“西南有百人矶镇巡检司。”《方舆纪要》卷76汉阳县“新滩镇”条下:“《志》云,百人矶镇在府南六十里。今迁置巡检司于东江脑。”
①即今广东曲江县东北大桥镇。清同治《韶州府志》卷11曲江县有“大桥墟”。②即今广西钟山县西南三十里回龙镇。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昭平县图:东北有大桥墟。
①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十八里。《资治通鉴》:南朝宋大明三年(459),竟陵王诞在广陵(今扬州市西北蜀冈上)举兵反,命南兖州刺史沈庆之讨之,“上虑诞奔魏,使庆之断其走路,庆之移营白土,去城十八里”, 即此。
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五十里。《后汉书·王常传》:下江兵领袖王常、成丹等兵败,“收散卒入蒌谿,劫掠钟、龙间,众复振”。注引盛弘之《荆州记》云:“随州随县东北有三钟山也。”《寰宇记》卷144随县:三钟山“在
南朝宋置,在今安徽当涂县城北黄山上。《寰宇记》 卷105太平州当涂县: “黄山,在县西北五里。上有宋凌歊台,周回五里一百步,高四十丈,石碑见存。”
在今俄罗斯阿穆尔州,为结雅河上源之一。清乾隆《钦定盛京通志》卷28:托克河“蒙古语,托克,定也。(黑龙江)城西北一千六百四十里。源出兴安岭,东南流入精奇哩江”。
在今湖南临湘市北。《方舆纪要》卷77岳州府临湘县: 黄荆港在 “县 (治今岳阳市东北陆城镇) 南五十五里。源出县南百里之浆山,北流经县东聂家市,会清江口入大江”。集镇名。在安徽省东至县南部、龙泉河东岸
明置,属巴县。在今四川重庆市江北区江北城。清乾隆十九年(1754)于此置江北厅。在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西南部。面积45平方千米。人口3.2万。镇人民政府驻大悲场,人口920。因处长江以北得名。19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