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揟次县

揟次县

西汉置,属武威郡。治所在今甘肃古浪县西北。十六国后凉属昌松郡。《晋书· 吕光载记》: 东晋太元十一年(386),魏安人焦松等起兵迎前凉张天锡子 “大豫于揟次,陷昌松郡”。即此。北周省入昌松县。《三国志· 魏书 ·张既传》 作“且次”。《晋书·地理志》 作“揖次”。王仲荦 《北周地理志》 卷2: “盖且次、揟次音近,而揟次、揖次形似而讹。”


古县名。揟次,又作且次(《三国志·魏志·张既传》)、揖次(《晋书·张骏传》)。西汉置,治今甘肃省武威市东南。属武威郡。西晋时改揖次县。


猜你喜欢

  • 天堂山

    ①在今安徽岳西县北二里。《方舆纪要》卷26潜山县:天堂山在“县西北百四十里。四壁高峻,中敞如堂,平广可置万骑,昔尝屯兵于此”。②即今福建建瓯市东北百里之天堂山。明嘉靖《建宁县志》卷3《山川》建安县:天

  • 滦阳

    即今河北承德市的别称。以在滦河之北而得名。清纪昀 《滦阳消夏录》,是乾隆己酉 (1765) 夏在此 “追录见闻,忆及即书”。河北省承德市的别称。因地处滦河之阳,故名。清纪昀著有《滦阳消夏录》。

  • 石秋县

    南齐置,属安昌郡。治所在今广西壮合浦县北境。梁、陈时废。古县名。南朝齐置。其地无考,一说约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北境。属安昌郡。南朝梁、陈时废。

  • 求错

    又作曲错、丘错。在今西藏南部,门隅地区达旺东南六十四里处。藏语意为富裕。原隶属于西藏地方政府管辖,为门隅地区三十二错、定(错、定是当地的一级行政区划)之一。1951年被印度政府非法占领。

  • 桂林中卫

    明洪武十三年 (1380) 改桂林左卫置,属广西都司。治所在今广西桂林市。后废。

  • 宣威州

    清雍正五年 (1727) 析沾益州北部新化里至高坡顶置,属曲靖府。治所即今云南宣威市。民国 《宣威县志稿》: 宣威关 “即今西关,明洪武十三年征南大将军傅友德自永宁来,城乌撒,设关于此,以资镇摄,后人

  • 深溪

    ①在今浙江安吉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91孝丰县: “深溪在县 (治今安城镇) 西南四十里。於潜山之水流出此,合苕溪。”②在今浙江德清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91德清县: 深溪“在县西南三十五里。杭州

  • 南陆浑县

    东魏武定二年 (544) 置,为伊阳郡治。治所在伏流城 (今河南嵩县东北二十四里陆浑村)。西魏属河南郡。隋开皇初改为伏流县。古县名。东魏置,治今河南省嵩县东北。属伊川郡。隋开皇初改名伏流县。

  • 弘化郡

    ①西魏大统十二年(546)改化政郡置,属夏州。治所在岩绿县(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辖境相当今陕西榆林市和横山县西部、内蒙古乌审旗南部地。隋开皇三年(583)废。②隋大业三年(607)改庆州置,治所在

  • 梅岑山

    即今浙江舟山市普陀区东北莲花洋中之普陀山。《舆地纪胜》 卷 11 庆元府: 梅岑山 “在昌国县。四面环海,高丽、日本、新罗、渤海诸国,皆由此取道,守候风信”。《方舆纪要》 卷92定海县: 补陀落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