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斗山
即今四川东部长江南岸万县至丰都间之大山。清道光《石砫厅新志》卷1:“大山坪障蔽北境。东西绵亘五百里。青翠插空,厅城直北倚天峰(一名方斗山)为最高处,常有积雪。”
在重庆市东南部、长江右岸。北起奉节县断头山,南至丰都县中部龙河以北。东北—西南走向。处川东平行岭谷区东缘,海拔1000~1500米。最高峰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海拔1714米。山体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喀斯特地貌发育。经济林分布较广,盛产油桐。产中草药,以黄连为盛。
即今四川东部长江南岸万县至丰都间之大山。清道光《石砫厅新志》卷1:“大山坪障蔽北境。东西绵亘五百里。青翠插空,厅城直北倚天峰(一名方斗山)为最高处,常有积雪。”
在重庆市东南部、长江右岸。北起奉节县断头山,南至丰都县中部龙河以北。东北—西南走向。处川东平行岭谷区东缘,海拔1000~1500米。最高峰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海拔1714米。山体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喀斯特地貌发育。经济林分布较广,盛产油桐。产中草药,以黄连为盛。
在今安徽和县东北。源于县北部山区香泉附近,东南流汇桥河入长江。《方舆纪要》卷29和州:石跋河“在州东北三十里石跋镇,由大江支流,汇州东二十五里之浮沙河口,复出大江。江面约四十里。宋开禧中,周虎尝筑石跋
在今江西九江县西南马回岭。《南史·陶潜传》: 东晋义熙末,江州刺史王弘 “令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即此。唐白居易 《访陶公旧宅》 诗: “柴桑古村落,栗里旧山川。” 《寰宇记》卷111江
即今台湾省屏东县。清康熙间蒋毓英《台湾府志》卷2:阿猴社“离府治二百七十里”。连横《雅言》:“‘阿猴’固番语,犹言‘大竹’。”
春秋时齐邑。故址在今山东济南市东北八十里。《晏子春秋》卷6载:“公为之封邑,使田无宇致台与无盐。”即此。
唐天宝前置羁縻州,属雅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宝兴或小金县境。后废。
即今四川綦江县南石壕镇。清同治《綦江县志》卷1:石壕场“西南二百四十里”。
即今乌斯腾塔格。在今新疆于田县南。《水经·河水注》:“河水又东与于阗河合,南源导源于阗南山,俗谓之仇摩置。”
一名柏子塔山、九龙山。在今湖北麻城市东北三十里。明曹学佺 《名胜志》: 麻城县东北有柏子山,“ 《春秋》 吴、楚陈于柏举,盖合此山及举水而名”。
在今湖南泸溪县西南一百三十五里。 清严如熤《苗疆险要考》: 狗岩“石峰嶙峋, 攒立如戟,背负滚龙坡猫儿岩,俱极嵚崎。俯临沱江,径路碕仄,为乾苗入泸总口”。清魏源 《圣武记》 卷7 《乾
又名斜岩、紫虚洞、重华岩。在今湖南宁远县南九疑瑶族乡境内。《方舆胜览》 卷24道州: 斜岩 “在县南二百余步 (里),古木苍烟,石田棋布,岩窦可二丈,其中深不可及……执炬而入,但见峻崖峭壁,寒泉寒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