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
古族名。《史记·西南夷列传》: “自桐师以东北至叶榆,名为巂、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 战国至秦、汉,昆明族在今云南洱海一带,处从蜀通身毒道上,但发展比较缓慢。汉武帝曾遣使通身毒国,多次被阻于昆明。三国时,昆明族分布在今云南东北与贵州西北部的广大地区。隋、唐时分布在今贵州西部一带。
古地区名。秦汉时指今云南省西部洱海一带。三国时指今云南省东北与贵州省西北部一带。隋唐又指今贵州省西部一带。
古族名。《史记·西南夷列传》: “自桐师以东北至叶榆,名为巂、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 战国至秦、汉,昆明族在今云南洱海一带,处从蜀通身毒道上,但发展比较缓慢。汉武帝曾遣使通身毒国,多次被阻于昆明。三国时,昆明族分布在今云南东北与贵州西北部的广大地区。隋、唐时分布在今贵州西部一带。
古地区名。秦汉时指今云南省西部洱海一带。三国时指今云南省东北与贵州省西北部一带。隋唐又指今贵州省西部一带。
元至元十五年(1278)改郢州置,属河南行省。治所在长寿县(今湖北钟祥市)。辖境约当今湖北钟祥市及京山县地。明洪武九年(1376)降为安陆州。嘉靖十年(1531)改为承天府(府治长寿县改名钟祥县)。清
唐贞观三年(629)置,为燕州治。治所在今广西藤县西七十里。七年(633)废。
在今江西临川市北。《清一统志·抚州府一》:吴家渡“在临川县北二里,旴水所经。临川县界官渡凡七:曰瑶湖,曰黄塘,曰云山,曰梅洲,曰永丰,曰辜家。而吴渡尤为要津”。
秦置,属砀郡。治所在今山东单县南一里。西汉属山阳郡。东汉改为侯国,后复为县,属济阴郡。西晋后废。隋开皇六年 (586) 复置,属曹州。大业初属济阴郡。唐属宋州。五代唐为单州治。明洪武元年 (1368)
在今甘肃临洮县西北。《资治通鉴》:唐开元二年(714)十月,陇右群牧使王晙与薛讷会击吐蕃,“追奔至洮水,复战于长城堡,又败之”。胡三省注:“秦筑长城,起临洮,因以名堡。”《清一统志·兰州府二》:长城,
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四里。《元和志》 卷9徐州彭城县: 定国山,“后魏武定五年,慕容绍宗欲击梁贞阳侯萧 (渊) 明,营于此山”。古山名。在今江苏省徐州市东。南朝梁太清元年(547年),遣贞阳侯萧渊明伐东魏
洛阳之别称。因东周、东汉皆建都于此,故名。班固 《东都赋》: “子徒习秦阿房之造天,而不知京洛之有制也。”河南洛阳的别称。因东周、东汉至北魏均建都于此,故名。班固《东都赋》:“子徒习秦阿房之造天,而不
金置,属盐山县。在今河北黄骅市境。
在今广西宾阳县西南。《舆地纪胜》卷115宾州:古漏水,“《元和志》云:在岭方县北,自古漏山麓过顶山。咸平二年,知州王举重开浚入古漏,今漕运米咸由此”。《明史·地理志》 宾州:“西有古漏山,下有古漏关,
即今湖北建始县东三十六里三里坝镇。清同治《建始县志》卷2《场市》:东乡有“三里坝”。